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如梦令古诗原文_李清照如梦令古诗原文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如梦令古诗原文_李清照如梦令古诗原文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如梦令古诗原文”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及赏析2.《清平乐村

如梦令古诗原文_李清照如梦令古诗原文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如梦令古诗原文”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及赏析

2.《清平乐村居》和《如梦令》古诗

3.李清照如梦令其二原文及翻译

4.如梦令的诗句

5.纳兰容若 如梦令 意思

6.李清照写的古诗

如梦令古诗原文_李清照如梦令古诗原文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原文及赏析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王国维〔近现代〕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

        空阶:无人行走之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夜雨滴空阶”。迢(tiáo)递(dì):遥远貌。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宋徽宗《燕山亭》词“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垂垂:低垂貌。唐代薛健有“满风轻撼叶垂垂”。曙:天刚亮。

赏析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可是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作者不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说梦被东风吹去。把抽象的、无形的梦说成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动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无据”,是“没有凭据”。这里所指的是“被东风吹去”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那么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还是一个有关理想的梦。梦见的是“众中不惜搴帷问”的“天人”还是“摘得星辰顷满袖行”的“萦回岛屿”。诗人没有说,似乎也来不及去想。因为这时候窗外天空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眼的感受,可见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但若论感情的分量,则显然不如《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一首“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服时际”(《苏幕遮·倦凭栏》)。当然,《苏幕透》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经受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之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构思安排,只耍直接说出来就足以深深地感动读者了。另外“梦境无凭而梦亦难成”的这种构思其实也不是王国维的创造,它来自宋徽宗(燕山亭)词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正如一些学者曾指出过的,王国维有时喜欢套用或改造前人的句子。对于套用和改造的效果,我们当然要看具体的作品。但就这种做法来说,则显然也是一种对技巧和文采的刻意追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论词虽然尚五代北宋词的“天工”,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却并不排斥,有时还在刻意追求“人巧”。

《清平乐村居》和《如梦令》古诗

       《如梦令》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是一个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此调始于五代,由后唐庄宗李存_创作。

       后唐庄宗自度曲,词云:“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乐府遂曲“如梦”二字名曲。后唐庄宗制此词时,本名《忆仙姿》,后来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令”多指词之短调,词中字数在58字以内的称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李清照如梦令其二原文及翻译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如梦令的诗句

       李清照如梦令其二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翻译:

       昨夜雨疏风骤,

       Last night,the rain was sparse and the wind was strong,

       浓睡不消残酒。

       I was in a deep sleep,not sobering up from the leftover wine。

       试问卷帘人,

       I asked the person behind the curtain,

       却道海棠依旧。

       But they replied,The flowering crabapple is still the same。

       知否,知否?

       Do you know?do you know?

       应是绿肥红瘦。

       It should be green and lush,but red and withered。

       三、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酒醉之后醒来的情景。她发现外面的天气雨停风平,但她仍然陷在沉重的睡眠中,不愿醒来。她询问身边的人海棠是否依然如故,却得到的回答是海棠仍然如旧。最后,她自问是否知道原因,答案是海棠变得绿了,繁盛的红花却凋谢了。

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1、阅读经典: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开始阅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体验作者的思绪和情感表达。

       2、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古诗词,将其融入自己的口语表达中。注意语调、节奏和抑扬顿挫,帮助记忆和理解。

       3、研究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懂得当时的时代特点和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纳兰容若 如梦令 意思

       如梦令·有寄?宋·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白话译文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名家评价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名家点评

       现代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别见杨金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卷四,误作无名氏词,注“或作李易安。”(《词林万选》所注或作某某,殆为毛晋所加,非杨慎原文。)又见《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卷一、《唐词纪》卷五、《古今词话·词辨》卷上、《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词话》,俱误作吕洞宾词。

       现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词新话》:李清照《如梦令》第一句云“常记溪亭日暮”,“常”字显然为“尝”字之误。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原为抄本。并非善本,其误抄“尝”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卷十一荷花门内引此词正作“尝记”,可以纠正《乐府雅词》之误,由此亦可知《全芳备祖》之可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如梦令·有寄 百度百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写的古诗

       如梦令 1

       正是辘轳金井, 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译文:正是在清晨时分,满地的红花虽红却已冷了。忽然之间,在金井旁与你相逢,可以是初见也可以是久别,你的眼神,让人看不出你的心事。有谁知道?有谁知道?我从此将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孤灯难眠。

       赏析:这首如梦令像极了纳兰容若的一生,先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事难定的少年风流,而后是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首句的“正是”二字,有点像是预先计划好的,为的就是之后的“满砌落花红冷”的金井旁与她相逢相遇。既然前面的“正是”是预谋好的词,那之后的“蓦然”二字,又属于意外之词了。他难以相信心爱的人真的会在这里出现,难以相信会与心爱的人在此相遇。更何况她的眼波心事难明,而让人此后难以忘怀。“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心爱的人的心无法知晓,未来又不可预料,给人带来无限的惆怅和惊慌。于是,深夜里,孤灯旁,又多了一个难以入眠之人。

       如梦令 2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译文:万丈穹庐里的人都已经醉了,四周悄无声息,星影摇曳,人渐渐的沉沉睡去,想要在梦里回到家乡,却又被河水流淌的声音搅碎了我的梦。还是睡去吧,还是睡去吧。也好过醒着时的索然无味。

       赏析:这首如梦令开头较为豪放,而结尾却归于万般无奈,道出了词人北巡时的清冷心境。

       “穹庐”是指北巡行营的围帐,“万帐”形容规模庞大,时已入夜,如此大军却悄然无声,此处写静。“人醉”,醉眼再加上野外天低,所以“星影摇摇欲坠”,此处写动。星影摇晃下,人也沉沉睡去,欲梦回家乡,却“又被河声搅碎”。人身不得还,连梦也不得还。又能怎样呢,还是睡去吧,纵然无梦,但也无知无觉,总好过醒时的寂寞无奈。

       如梦令 3

       黄叶青苔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竟沈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译文:秋天的某一天,我回去了,却找不到你遗留下的鞋印,也没闻到你的味道。你音信全无,我今夜的相思又会有多少?秋日的相思雨,秋日的相思雨啊,有一半被风吹走了。

       希望你能满意我的回答。

       李清照写的古诗如下: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4、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了结!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如梦令古诗原文”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