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1.唐朝诗人李商隐如何评价隋炀帝2

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唐朝诗人李商隐如何评价隋炀帝

2.求李商隐无题诗四首及其鉴赏

3.李商隐有首隋宫 求内容 求诗词理解?

4.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

5.李商隐 隋宫

6.李商隐隋宫颔联赏析

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唐朝诗人李商隐如何评价隋炀帝

       李商隐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讽刺隋朝的隋炀帝杨广的,杨广是历史上最荒*无度的”著名“皇帝之一,他在位一共十四年,然而他在外游玩却达到十三年之多,也就是说,他在长安京城只呆了不到一年。隋炀帝在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扬州建造了三座行宫,非常豪华。他前后三次到扬州游玩,消耗掉的是全国老百姓的脂膏,每次他出游,都是全国百姓为他织布做船帆,为他进贡一切吃喝玩乐的东西。杨广荒*如此,整个国力就必然衰落,王朝就必然走向灭亡。

求李商隐无题诗四首及其鉴赏

        紫泉宫殿锁烟霞zǐ quán gōng diàn suǒ yān xiá,欲取芜城作帝家yù qǔ wú chéng zuò dì jiā。玉玺不缘归日角yù xǐ bú yuán guī rì jiǎo,锦帆应是到天涯jǐn fān yīng shì dào tiān yá。于今腐草无萤火yú jīn fǔ cǎo wú yíng huǒ,终古垂杨有暮鸦zhōng gǔ chuí yáng yǒu mù yā。地下若逢陈后主dì xià ruò féng chén hòu zhǔ,岂宜重问后庭花qǐ yí chóng wèn hòu tíng huā。

       

原文及翻译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翻译:长安的殿阁千门闲闭,空自笼罩着一片烟霞,又想在繁丽的江都,把宫苑修建得更加豪华。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当年放萤的场所只剩下腐草,萤火早就断绝了根芽;多少年来隋堤寂寞凄冷,两边的垂杨栖息着归巢乌鸦。他若是在地下与陈后主重逢,难道能再去赏一曲《后庭花》?

       

赏析

        《隋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咏史吊古诗,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事,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隋炀帝杨广的荒*亡国。此诗写隋炀帝为了寻欢作乐,无休止地出外巡游,奢侈昏庸,开凿运河,建造行宫,劳民伤财,终于为自己制造了亡国的条件,成了和陈后主一样的亡国之君。讽古是为喻今,诗人把隋炀帝当作历史上以荒*奢华著称的暴君的典型,来告诫晚唐的那些荒*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李商隐有首隋宫 求内容 求诗词理解?

       《隋官》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九重:指皇帝所居。

       障泥:马鞯。

       赏析: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诗写炀帝的昏庸游乐,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jHqBXbSh2VSZTOUGHrlcw

?pwd=9vg5 提取码: 9vg5 ?

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

       李商隐:隋宫(1)

       紫泉宫殿锁烟霞(2),欲取芜城作帝家(3)。玉玺不缘归日角(4),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5),岂宜重问后庭花(6)?

       [解析}《隋宫》是李商隐政治讽刺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揭露隋炀帝穷奢极欲,荒*亡国。通过他多次乘龙舟南游江都的描写,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失国的昏群作陪衬,讽刺性更强,具有警诫作用。

       [注释}(1)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紫泉:即紫渊。这里代指长安中的隋宫。(3)芜城:指江都。因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写过一篇《芜城赋》。(4)玉玺:皇帝的玉印,皇权的象征。日角:指额骨中央隆起像太阳,旧时附会为帝王之相。《旧唐书.唐俭传》载:隋末,唐俭劝李渊起兵时说:“明公日角龙庭。”这里指李渊。(5)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朝荒*亡国的群主,隋炀帝和他是一丘之貉。据《隋遗录》载:隋炀帝游江都时,一次梦中恍惚与陈后主相遇,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教舞《玉树后庭花》。(6)岂宜:岂该。重问:再问。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解析}《隋宫》是李商隐政治讽刺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揭露隋炀帝穷奢极欲,荒*亡国。通过他多次乘龙舟南游江都的描写,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失国的昏群作陪衬,讽刺性更强,具有警诫作用。

       [注释}(1)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紫泉:即紫渊。这里代指长安中的隋宫。(3)芜城:指江都。因南朝刘宋诗人鲍照写过一篇《芜城赋》。(4)玉玺:皇帝的玉印,皇权的象征。日角:指额骨中央隆起像太阳,旧时附会为帝王之相。《旧唐书.唐俭传》载:隋末,唐俭劝李渊起兵时说:“明公日角龙庭。”这里指李渊。(5)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朝荒*亡国的群主,隋炀帝和他是一丘之貉。据《隋遗录》载:隋炀帝游江都时,一次梦中恍惚与陈后主相遇,让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教舞《玉树后庭花》。(6)岂宜:岂该。重问:再问。

       韵译: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李商隐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是一首咏史七绝。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在江都 (今江苏扬州) 一带所建的豪华行宫。自大业元年起,隋炀帝曾三游江都,寻欢作乐,纵侈豪奢。第三次南游时,全国人怨沸腾,兵戈纷起,诸大臣力谏罢游还京,皆被斩头。杨广一意孤行,南游江都,耗资数以万计,给人民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和痛苦,他自己也被杀,葬身于江都隋宫。此诗是以杨广佚游宫乐为题材,深刻地揭露了他荒*横暴、害民于水火的封建统治者的本质。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这开头两句直表篇意。首句“乘兴南游” 四字,单刀直入,乃点睛之笔;既亮明隋炀帝南游,又展现了他贪图享乐,兴之所至为所欲为的骄横本性。“不戒严”指杨广自以为太平无事,未在南游途中实行戒严。皇帝出巡“中外戒严” (《晋书·舆服志》),这是规定。杨广南游不戒严,说明他无视身处“火山爆发” 的形势,以及老百姓的怨恨,主要表现了他昏庸、骄纵和无所顾忌。“不戒严” 由 “乘兴” 所致,是为句中前后呼应。下句“九重”,指皇帝深宫,这里代指杨广。“省”,察看。“谏书函”,指劝阻杨广南游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杨广第三次南游江都,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等曾先后劝谏被杀,“谏书” 即指此事。杨广乘兴南游,连戒严都取消了,哪里管什么大臣呈上的谏书呢?既表明了杨广为享乐一意孤行,又暗指他不得人心。说这两句 “词直而意尽” (纪昀 《王溪生诗说》),“直” 当是之,而“意”未必尽。因为诗的开头两句直表愤懑之情,是为下两句正面写南游作铺垫,实乃点睛蓄势之笔。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两句正面写杨广南游的景况。《隋书·食货志》载:“大兴元年造龙舟、凤、 黄龙、 赤、 楼船、 篾船幸江都,舳舻相接二百余里。”由此可见杨广南游是何等堂皇威风!南游中,除皇帝乘的龙舟、皇后乘的翔螭舟、三重的水殿浮景之外,从行的船只几千艘,挽船工八万余人,川陆并进,两岸骑兵护卫,旌旗遍野,路经州县,五百里内皆献鲜品。如此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穷奢极侈,耗尽民力,罄竹难书。诗人用两句诗,抓住“裁宫锦”加以铺排描写,囊括其他。“宫锦”是指按宫廷规格敕令人民织制的精美锦缎。“障泥”,指垫在马鞍之下,防止溅上泥土的马鞯。“裁” 字既指织制宫锦,又关照下句制作障泥和船帆。两句诗是说,在春天里,举国上下织制宫锦,奉命为杨广南游做准备;南游时,那成千上万的精美锦缎,一半裁作马鞯,一半用于制成船帆。只此一项耗项就无以计算,思及其他食用耗项,杨广南游奢侈之大,人民负担之重,也就可想而知了。“春风”一句含意颇深,暗示春天农忙季节,举国织锦荒误农时,舍弃人民生计,以满足杨广一己之乐。“半作”一句,又暗示了南游船马的富丽华贵,说明杨广一己之乐,耗费天下多少财物,又给人民带来多少的灾难!

        此首绝句,选材精,构思巧,揭露杨广豪奢害民,以小见大。诗人选取杨广南游江都的穷侈极欲,以概其余,独具匠心。写南游,抓住不戒严、不省谏书、举国织锦、锦作障帆等几个典型事例,加以点化渲染,对杨广的揭露着实有力。有人评李商隐诗“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奇就奇在精心选材和独创的构思,写来深入浅出,平易凝炼的诗句,却有惊人的深广含意,产生借一斑以窥全豹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隋宫颔联赏析

        《隋宫》

        作者: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释:

        1、紫泉:即紫渊。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紫泉。这里以紫泉宫殿指长安隋宫。

        2、锁烟霞:喻冷落。

        3、芜城:指隋时的江都,旧名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刘宋时鲍照见该城荒芜,曾作《芜城赋》,后遂有此称。

        4、玉玺:皇帝的玉印。

        5、缘:因。

        6、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也指突入左边发际),附会为帝王之相。

        7、锦帆: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闻十里。

        8、天涯:这里指天下。

        9、地下两句:陈后主(陈叔宝)为陈朝国君,为隋所灭。据《隋遗录》,炀帝在扬州时,恍惚间曾遇陈后主与其宠妃张丽华。后主即以酒相进,炀帝因请张丽华舞《玉树后庭花》,后主便乘此讥讽炀帝贪图享乐安逸。《玉树后庭花》,乐府《吴声歌曲》名,陈后主所作新歌,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译文: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

        在烟霞中锁闭;

        却想把遥远的扬州,

        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

        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

        隋炀帝的锦缎龙舟,

        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

        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

        隋堤上的杨柳枝,

        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而亡国,

        黄泉若遇陈后主,

        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赏析:

        这也是一首咏史吊古诗,内容虽是歌咏隋宫,其实乃讽刺炀帝的荒*亡国。首联点题,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欲取江都作为帝家。颔联却不写江都作帝家之事,而荡开一笔,写假如不是因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龙舟可能游遍天下的。颈联写了炀帝的两个逸游的事实。一是他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萤院,放萤取乐。一是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匹,堤岸遍布杨柳。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尾联活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揭示了荒*亡国的主题。陈是历史上以荒*亡国而着称的君主。他降隋后,与太子杨广很熟。后来杨广游江都时,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相遇,请张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此曲是了陈所为,是反映宫廷生活的*靡,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炀帝重蹈陈后主覆辙,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写得灵活含蓄,色彩鲜明,音节铿锵。

隋堤怀古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赏析

        隋堤刻烙着隋炀帝的历史。隋炀帝是历史上臭名远播的昏君、暴君,他用尽一切兵力去疏浚河流,并以“猛虎”自居,刚愎自用,狂妄横逆。诗人张祜的斥责之情毫不掩饰。站在隋堤上,昔日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无度如在目前。“锦帆东去不归日”又与陆楫《古今说海》卷一二二《炀帝开河记》所描述的“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情形相印照,*逸之行以致国破家亡引起诗人痛斥抨击。“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又以嘲讽的口吻慨叹霸业成空,朝代不断更替,对事业的败亡表露一种无可奈何的追悼。然而诗人不只是追悼,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帝王已经踏上古朝的覆辙,为当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而忧心不已。在中晚唐的帝王中,除去文宗李昂还有一些去奢从俭的图治之意,其余的帝王大多如南朝的风流天子一样,生活腐化,荒*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所以张祜面对如此让人心忧的现实,不堪回首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这一悲惨历史。无奈此时诗人不过是一介草民,人贱言微,无力回天,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拯救衰世,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只能化为声声无奈的叹息、深深的哀虑,只能“空悲绿树烟”。

        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关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何焯曾评论李商隐《隋宫》其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此一评论用于评论张祜《隋堤怀古》同样准确,切中肯綮。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深藏而愈显。由此看来,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

隋堤柳

        白居易 隋堤柳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

        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

        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

        岂知皇子封酅公。

        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

        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

        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 李商隐 风雨

        《风雨》

        作者: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释:

        1、宝剑篇:唐将郭震(元振),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剑篇》。

        2、羁泊句:意谓终年漂泊。

        3、心断句: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要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这里意思是说,不可能会象马周那样得到知遇了。心断:犹绝望。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译文: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

        羁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

        我象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

        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

        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

        旧交老友因为久疏而断了良缘。

        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

        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赏析: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诗起句写理想与际遇的矛盾,虽怀有郭震般的抱负,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颔联抒写羁旅漂泊的人生感受。颈联写在现实生活中孤立无援的悲凉。末联写想借酒浇愁,但却不能象唐初的马周,落拓时在新丰酒店受到冷遇,然而后来他却得到皇帝的赏识,拔居高位。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李商隐《隋宫》什么意思

       《隋宫》

        作者: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3、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4、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

        5、九重:皇帝所居的深宫,这里指隋炀帝。省(xing醒):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三游江都,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先后上书劝谏,都被杀。

        6、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锦缎。

        7、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韵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

        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

        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赏析: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这是一首咏史的诗作,全诗叙议结合,充分表现了隋炀帝的奢侈*逸和昏庸残暴,在历史上众多的讽喻诗中,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诗

       歌所咏的隋宫,指隋炀帝在江都(现在的江苏扬州市)建的江都、显福、临江等行宫。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公元605--616)

       三次游江都,他乘坐的龙舟起楼四层,高指云天;其余船只,首尾相接,头尾长达二百余里,仅拉船的士兵,就用了八万多人,其奢侈*逸,可见一斑。

       这首七绝的第一句,极写隋炀帝由荒*而到智昏、不顾常理的地步。他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凿通大运河以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乘兴南游”,句中“不戒严”三字,活脱脱勾画出隋炀帝乐其所乐,不顾一切,得意至于忘形的心态。

       第

       二句续写隋炀帝的昏庸残暴,隋炀帝因奢侈*逸而昏庸残暴,而昏庸残暴的德行,又促其奢侈*逸——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句中的“九重”,指皇帝住的地方;谁

       省(xing),即谁悟。“谁”,实指隋炀帝,当时他手下的官员如崔民象等人,目睹各地民不聊生、发生动乱的情况,曾上表劝谏隋炀帝戒奢节俭,结果被杀。

       这句看上去像反诘口气,实为陈述;“谁省”二字,很有力度,隋炀帝根本不把属下的劝谏放在眼里,诗句从这一特定角度,概写隋炀帝冒天下之大不韪,完全不顾

       民心的向背,一意孤行、昏暴腐朽的行径。

       最后两句,写隋炀帝南游时,竭尽全国财力,把贵重的宫锦用作马鞯、船帆。宫锦,按照宫廷制定的规格

       而织的锦缎;障泥,即马鞯,用它垫在鞍上和垂在马背两旁以障泥土,所以叫障泥。这两句诗兼用铺写、夸张、讽刺的手法,意境深远:且看春风似剪刀,裁尽全国

       宫锦用作南游的马鞯和船帆,民脂民膏竟被如此挥霍、作践;而普天之下的百姓,由水路(运河一带)进而到陆路,都遭到隋炀帝南游人马的骚扰,简直落到了不能

       忍受的地步。那潜在的灭国的危机,那澎湃的覆舟之水,毕见于读者眼底!

       这首咏史诗,在宛转中显出严正气象,它深刻揭示了隋王朝灭亡的历史原

       因;借古讽今,是令晚唐君王寝食不安的,诗人另有一首也题作《隋宫》的七律诗,诗中也写到隋炀帝的南游——隋炀帝的帝位被李唐取代,方才终止他的龙舟的漫

       游,与这首七绝一样,写得极为灵动而含蓄,极富讽刺意味。

       [注释] (1)隋宫:指隋炀帝在江者(今江苏省扬州市)所建的行宫。(2)南游:隋炀帝为满足其荒*享乐的欲望,曾多次巡游江都。不戒严:古代皇帝外出,要实行戒严,隋炀帝南游,为显示天下太平了自己的华贵气派,不加戒严。(3)九重:皇帝所居的深宫,这里指隋炀帝。省(xing醒):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三游江都,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奉信郎崔民象,王爱仁先后上书劝谏,都被杀。(4)举国:全国。宫锦:按照宫廷规定的格式织成的锦缎。(5)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背两侧以挡泥土。

       [简要评析] 李商隐的《无题》组诗传唱千古,为人称道,实际上,诗人写出了大量的政治诗,讽喻当朝的政治局面,这类诗尤其可以见出诗人的志向与思想。本诗就是诗人重多政治诗中的一首,本诗应注意它高度深刻的思想意义。本诗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写下的名作。诗人抨击隋炀帝耗费全国大量人力物力,以达到个人寻欢作乐的目的,真可谓倾天下之所有只为填一已之私欲,并终于导致国灭身亡,他的倒行逆施使得李商隐气愤填膺,所以就向他挥笔声讨。其实诗人深为忧虑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此诗的意义在于借古讽今。其次本诗注意运用典型材料,做到以点带面,举一端而概其余。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南游,整个船队用挽士8万余人,皆以锦丝为袍。卫兵所乘,又有数千艘。舳舻相接200余里,骑兵沿岸而行。船队所到之处,皆供水陆珍奇,皇帝和后宫享用不完,多余的均弃埋于地下。如此挥霍铺张,恐怕令一般诗人不知从何处下笔才好。而李商隐独具慧眼,只在“宫锦”两字上做文章,用于“障泥”者则泛指陆行,用于“帆”则泛指水行。“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何焯评语),这样便能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全诗在艺术方法上将实写与虚写巧妙地运用在一起,一实一虚展示了前朝皇帝与当今皇帝的昏庸,讽刺意味浓厚,具有力度,此诗长于思想性,不失为政治讽刺诗佳作。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隋宫李商隐原文及翻译”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