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新闻 诗词新闻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及原文

zmhk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及原文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及原文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的相关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注释

2.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3.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4.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及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被贬密州,担任地方官。他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心中苦闷抑郁。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当时,北宋与西夏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边境战争,苏轼对国家的安危和民族尊严心怀忧虑。他深感自己未能为国家尽到应有的责任,因此心中一直有着为国家献身的想法。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豪放不羁的性格为基调,通过描写自己打猎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关注。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英雄一样为国家献身,让国家重新振作起来。

       整首词气势磅礴、豪放奔放,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更体现了他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扩展资料: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可见作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具文学底蕴。

江城子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翻译如下: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原文: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意境

       《江城子》是词牌名,比较出名的几首词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和《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等,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1、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

       1、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三、《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作者:秦观

       1、原文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地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四、《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作者:秦观

       1、原文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2、译文

       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五、《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作者:元好问

       1、原文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2、译文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能像刘琨他们那样闻鸡起舞,长袖飘飘,心情激荡。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壮士有风雷激荡、石破天惊的感受啊。我举头向西北望去,神州陆沉,国势之艰难,让人像“新亭对泣”那样悲伤。再看那如长剑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葱郁峥嵘的星斗之气,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涌动。

       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诗词意境:

       这首诗是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诗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诗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进而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围猎后所写。

       1075年春,密州地区发生蝗灾,一时“民多弃子”,足见其严重程度。时任父母官的苏轼不仅亲自组织百姓灭蝗救灾,还拨出库粮,救济百姓,同时他写出奏章请求朝廷减免赋税。

       那些日子,他茹素斋戒,带头俸薪锐减,“斋厨索然,不堪其忧”,甚至把家中能变卖的物品都用来赈灾。此外,苏轼还以仁慈之心,“洒泪循城拾弃儿”,救助了四十多个即将饿死的孩子,抚养在自己家中。

       蝗灾终于扑灭之后,不想旱灾又接踵而至。苏轼按照密州传统风俗,率领州府大小官员到西南的常山雩泉祈雨,不知是虔诚感动了老天,还是巧合,过了没些日子,天上居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一时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平灾之后,百姓复耕,这年好歹没有歉收。此时的苏轼舒了一口气,他的心情得以宽慰,于是便带着官员、军卒到祈雨的地方去祭典,归来时油然发生了打猎的兴致。这首词就是苏轼在那个颇为兴奋的心情下创作完成的。

       诗词赏析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苏轼与密州的渊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苏轼在密州两年多的时光。从三十九岁到四十一岁,苏轼在密州度过了他人生的不惑之年。

       苏轼自称到密州是“备员偏州”,是“脱网罗之患”的“散材”。但他并没有因为来到这个小地方心怀不满而疏于政事,他“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凡百劳心”而“朝衙达午,夕坐过酉”。

       刚到密州时,遇到蝗灾,便先不进州衙,立刻询问灾情,并亲自下田灭蝗抗灾。同时立即写奏议状上报朝廷,为民请命,请求豁免秋税,还鼓励百姓下田灭蝗除卵,治蝗斗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密州民风彪悍,以至于“盗贼渐炽”,百姓不堪其苦,苏轼向朝廷写了《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对盗贼的产生根源,做了精辟深刻的分析,他认为天灾人祸互为因果。因此,他指出治盗必须治本,并与治事、治吏相结合,挖掉盗贼产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止盗。

       《宋史·本传》及《东坡先生墓志铭》中均记载一个故事:密州有一帮盗贼,四处抢劫掠杀,弄得百姓不安,安抚司派遣三班使臣率领悍卒到密州来拘捕。这班外来“悍卒”,更比盗贼更横暴凶残,他们甚至用禁物设赃,诬陷百姓,借机强掠其家。

       当地百姓奋起与之争斗而致杀人,悍卒畏罪惊溃,企图作乱,密州百姓纷纷来到州衙投状哭诉。苏轼故意将其诉状扔在地上说:“必不至于有如此之事。”

       那些要作乱的悍卒闻听此言心中安定,并不逃跑。苏轼便派人到各处去把这些散兵召集起来,迫使他们招认自己的罪过,当苏轼取到人证物证之后,便按律分别处以死刑。可见苏轼临机断事,颇具才干。

       苏轼不仅在治政上有建树,对百姓也极具同情心。他在《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诗中叙述了自己拯救弃婴的经过。过了十年,元丰八年(1085),苏轼知登州途经密州时,那些曾被收养的弃儿及其养父母,都闻知赶往州衙拜谢当年的救命恩人。

       经过苏轼一年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苏轼本人也感到轻松愉快。施政有了起色,作为诗人又会生活的苏轼才简单修葺了当时诸城西北墙上的“废台”。苏轼后来的《超然台记》横空出世,也成为千古名篇。

       熙宁九年(1076年)的那个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览密州山川之秀气,密州在鲁地,风水极佳,他远眺望春色烟雨,想到即将不惑,而年少成名的壮志与时间的流失让他深深感到韶光易逝和自己施展抱负的渺茫。

       也是1076年正月里的一个夜晚,他在州衙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醒来泪如雨下,挥笔写了下一首《江城子》。

       1076年也是苏轼在密州的最后一年,第二年初,苏轼由密州调任河中府(今山西运城)知州,未上任又改任徐州知州。密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起点,经过在密州的“一把手”生涯,在徐州更是政绩颇佳。

       百度百科--江城子·密州出猎

       好了,今天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及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