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新闻 诗词新闻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_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简短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_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简短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_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简短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短一些

3.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5篇

4.短小的民间故事

5.小学学过的民间故事

6.适合小学生的中国民间故事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_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简短

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

       一、哪咤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士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哪吒七岁时,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做成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二、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三、大闹天宫

       猴王孙悟空在花果山水濂洞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拿了龙王的镇海之宝——金箍棒,作为自己的武器,被龙王告上天庭。太白金星献计:将孙悟空骗上天庭。明封为弼马温,一个管理喂养天马的小官,暗中则压制他。孙悟空去到天庭,识破诡计,捣毁了御马监,反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恼羞成怒,命李天王带领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

       于是,在花果山的上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孙悟空奋起神勇,众天神纷纷败退。哪吒出战也不敌。天王无法,摇旗收兵,逃回天庭,向玉帝请求增兵。玉帝接受金星献策,假意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并将蟠桃圆交他掌管,想把他骗来,软禁在天上。孙悟空听说蟠桃园中的仙桃非常稀罕,而且只许在蟠桃会上享用。孙悟空不服,自个儿挑选个大的仙桃,饱餐了一顿。

       正值王母寿辰,七仙女奉命摘桃,来到桃园,惊动了正在酣睡的孙悟空。经过盘问仙女,孙悟空得知王母要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他。孙悟空这才看透玉帝的欺骗阴谋,火冒三丈,先是大闹蟠桃宴,自个儿开怀痛饮,还将所有仙酒仙菜席卷一空,装进乾坤袋,准备带回花果山。哪知酒醉迷糊,撞进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将专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个干净,这才返回花果山,与众猴孙大开仙酒会。

       玉帝和王母气得咬牙切齿,立命李天王带领十万天兵天将,兴师问罪。一场激战开始了,孙悟空与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斗了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因遭到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天神们无论用斧砍、火烧、箭射,都损伤不了孙悟空一根毫毛。玉帝又将孙悟空打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烧。未想孙悟空并未烧死,他跳出丹炉,打上灵霄宝殿。一路上的天兵天将,望风披靡,玉帝狼狈奔逃。猴王胜利了,回到花果山,重树齐天大圣旗幡,与猴孙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四、三个和尚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小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五、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民间故事,短一些

        民间 故事 通常是口耳相传、代代传承、逐步增添而成的,代表一个民族真正的 文化 背景、民风特色和价值观,后来国家成立以后,刻意妆点涂抹的虚伪形象架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欢迎查阅。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1

        相传,薛河上的西仓桥,是在明朝时候兴建的。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据说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的能工巧将很多,征用的民工就更多啦。建桥的时候工地上很热闹,象个小集市。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涯一家打石碓窝儿。他一连打了好几天,歇着的时候,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人家 雕刻 水兽、石狮子和桥栏石柱。高了兴还跟石工门扯上几句,就连那工地上的头头们,他也偎上去唠叨几句。大伙都说这个老头迂魔,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石匠把石碓窝子打成了,他跟主家说:“你有这么多石料,我再给你打个石墩,坐着舂粮食多方便。”主家很乐意,就让他接着打了。

        打这个石墩时,老石匠别捉多细心啦,他量了打,打了量,有人问他:“一个石礅子,费这么大的劲儿干什么?”老石匠听了,光笑不说话,就知道低头干活。石礅打成的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圈要合龙门。不知因为什么,垒到最后,正好缺一小块石头碰不上茬儿。当时天阴得很厉害,眼看要下大雨,石拱圈不马上合好龙门,一场大雨,几个月的工就白搭啦!可现打制也来不及呀!石工们和掌管工程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活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伙犯难为的时候,这个老石匠又遛了来。他看了看缺口,对工程人员说:“我那里有一个石礅,你们看看放到这儿合适不。”石工们听了,马上跟老石匠把石礅搬了来,往中间一放,竟一丝一毫不差,扣得严严实实。

        大桥建成了,官员们都很高兴。当想起去找老石匠道谢时,可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光看见碓窝子跟前,有一张大红字条上写: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

        看了字条,人们才知道那个石匠老头是鲁班暗地里帮助皇家工程。官员们按鲁班吩咐,赏给打石碓窝儿的那家二十两银子。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2

        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六郎感到奇怪,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害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

        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马上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到第二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可攀登。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因为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宁,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宗保的儿子叫文广)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郑州人民顷城出动,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以其在天之灵,警戒边防。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以慰当地人民。从此,鄚州建起了六郎冢,成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纪念地。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百姓逢节敬拜。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3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 总结 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4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5

        传说 ,傣族家乡美丽富饶,人民丰衣足食。后来,来了一个火魔,整日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人民对火魔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消灭它。

        火魔接连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依香(也有说叫南粽布的),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陪火魔饮酒。

        当火魔喝醉了的时候,侬香故意吹捧火魔的本领说:“你什么都不怕,真了不起。祝大王千秋万岁!”火魔喝醉了酒,得意忘形,脱口而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怕我自己的头发丝勒住我的脖子。”

        浓香趁火魔醉得酣然大睡时,乘机从火魔头发上拔下一根头发,把火魔的头勒下来了。正当侬香惊喜交集的时候,那魔头却似一团火球,滚到那里烧到那里。

        侬香大声呼叫,六姐妹急忙赶来,七手八脚把魔头提起来。说也怪,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

        于是七姐妹只得轮流抱住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大家只能不停地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7年以后,魔头才死去。

        七姐妹为民除了害。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打败妖魔的胜利。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持续三四天。

        这个民间传说,反映了人类战胜旱灾、祈求丰收的愿望。

        四年级简短民间故事相关 文章 :

        ★ 简短民间故事四年级

        ★ 简短民间故事小学生

        ★ 短的民间故事

        ★ 经典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 短篇民间小故事

        ★ 简短的民间故事

        ★ 简短民间故事大全故事精选3个

        ★ 民间简短小故事

        ★ 短篇民间故事

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5篇

       1、响亮的名字

       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找到教书先生说:自古以来,凡是当大官的,都有个响亮的名字,麻烦您帮我儿子改个名字吧,越响亮越好。

       教书先生问:你有几个儿子?

       张财主说:4个。

       教书先生问:是什么字辈的?

       张财主回答:大字辈。

       教书先生说:那好,就叫张大枪、张大炮、张大喇叭、张大号吧!

       2、报复

       有个老头子哄孙子玩,小孩磨牙淘气,老头子打了他一巴掌。

       儿子一看有些心疼,照着自己脸狠狠抽了几耳光。

       老头子问儿子:你打自己干嘛?

       儿子气愤道:许你打我儿子,就不许我打你儿子啊?我才不吃这个亏呢!

       3、 解恨

       有一户人家,儿子、媳妇心肠狠,常常虐待父母。

       两位老人吃尽了苦头,却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孙子。

       邻居劝他们:亲儿子都不孝顺,还疼孙子干嘛?

       老头子噙着泪道:我们只盼着孙子赶快长大,也娶个媳妇气气他爹娘,好为我俩解解恨!

       4、扯淡话

       从前,有个将军,率领一帮水兵坐船远征。船被一条大鱼吞到肚子里了。大鱼被一只白鹤叼走。白鹤正想吞下大鱼,嘴一松,鱼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老太婆正站在院子里往天上瞧,鱼正好落到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把鱼从眼睛里揉出来了。鱼的肚子揉破了,士兵从鱼肚子里一个一个钻出来。他们很长时间没吃东西,饿得发慌。那个将军向婆婆施了礼,请她给兄弟们弄点东西吃。

       老太婆从屋里拿出个豆包,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这帮人就围着豆包啃起来。啃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啃到里面的豆馅。结果大家都啃饱了,才啃出来一块石碑,只见上面写道:此处离豆馅儿还有四十五里。

       5、相亲

       相亲见面会上,她侃侃而谈,说她以前的男友如何开豪车,住豪宅,经常夸她如何如何漂亮,一看到她就紧张。

       他看了看她:我,我一般看,看到美女,也,也会紧张的说,说不出话来。

       她噗嗤一笑:你这种搭讪的方式真老土。但,但看到不,不好看的,就,就会结巴。

       那女的立马脸变成了猪肝色。

短小的民间故事

       1、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

       从前,永嘉县一位新上任的丁知县,他性情刚直,为官清正,办事认真。

        一日,丁知县坐在大堂批阅诉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抬头一看,见一个后生和一个乡下人拼死命争夺着一只大白鹅,边骂边走进公堂来。

        丁知县喝问道:你们两人为何在此大吵大闹?

        那后生抢先说:老爷在上,我住在东门城门头,早上拿米糠在门口喂鹅,这个乡下佬趁我转身进屋的时节,捉走我的大白鹅,被我逮牢了,还不肯还我,请老爷为小民做主。

        丁知县又问乡下人:后生说你偷他的鹅,这事是真的吗?

        乡下人胀红着脸,气呼呼说:老爷,这只鹅明明是我从楠溪带到城里给丈人的。我刚从舴艋船上岸,这无赖就过来,硬逼我把鹅卖给他。我不卖,他就抢,还诬告我偷他的鹅。小人讲的句句是真话,求老爷明断。

        丁知县问他们有没有旁人可以作证,两人都说没有。

        没有?丁知县想了想说:既然没有旁人作证,那就叫鹅自己讲吧!他叫差役拿来张大白纸,摊在大堂上,把鹅放在纸上,盖上箩筐,吩咐两人在旁等候公断。

        一会儿,鹅在箩筐下面扑扑拍了几下翅膀。丁知县听见响声,忙叫差役揭开箩筐,看看鹅到底画了什么字。

        差役不懂得丁知县说话的意思,揭开箩筐看了一看,就禀告说:鹅什么字也没画呀,只拉了一堆屎。

        丁知县皱起眉头,讲:你们当差多年了,还恁糊涂,快再去仔细看来。

        差役不敢怠慢,捂住鼻子,凑近鹅屎细细辨认。看了半日,还是没看出名堂来,只好硬着头皮回禀丁知县讲:老爷,纸上只有一堆青绿色的鹅屎,奴才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字。

        丁知县听了点点头,就叫两人上堂听判。他指着大白鹅对乡下人说:鹅自己招认是你的,你把它带走。又转身问那后生说:你服不服本官判决?后生还硬说鹅是自己的。

        知县大怒,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大胆刁民,竟敢在本官面前耍花招。谁不晓得鹅是边吃边拉的。乡下人拔青草喂鹅,它拉的屎是绿色的;你呢,刚才说用米糠喂养,那么鹅拉出的屎一定是**的。你自己来看看,这只鹅拉的屎不是绿的?你年纪轻,就欺侮乡下人。来人呀,给我拉下去重打xx大板!

       2、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

       古时候有个富阳人名叫董昭之,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到江心的时候,忽然发现江中漂着一截三尺长的芦苇。芦苇上有一只蚂蚁急匆匆地爬来爬去,不住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眼看就要掉进江水里淹死啦。

        董昭之是个好心肠的人,他让船驶近芦苇,想把芦苇连同蚂蚁拾上船来,同船的人反对道:“这是蜇人的毒虫,你敢拿上船,我们就踩死它!”董昭之没办法,就用绳子一头缚住芦苇,一头拴在船舷上,拖着蚂蚁靠了岸。蚂蚁死里逃生,爬到陆地上飞快地跑掉了。

        这天晚上,董昭之做了个梦,梦见上百个穿着黑衣服的人来找他。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他行礼道谢,对他说:“我是蚂蚁的王,今天不慎掉进江里,幸亏您救了我的命。今后您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一定告诉我,我会尽量帮助您。”

        董昭之醒后,觉得这个梦很荒诞,就没有理会。

        数年后,董昭之因为四处维权得罪了官府,被抓进大牢,申诉无门,无法脱身。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那个荒诞的梦,觉得不如试试看,也许是个办法。他从牢里找到几只蚂蚁,对它们说:“我是富阳董昭之,我被关在牢里啦,快去告诉你们的王,让它想办法救救我吧!”

        蚂蚁们愣了一会儿,匆匆忙忙爬走了。

        可是,接下去一连三天都没有动静,董昭之有点绝望了,甚至感到自己太无聊,竟然傻乎乎地去跟蚂蚁说话。

        三天后的深夜,下着大雨,电闪雷鸣。睡梦中的董昭之又梦到那个黑衣蚂蚁王,蚁王大声叫喊着:“快起来!快起来!”董昭之猛地惊醒,四下打量了一番。忽然,牢房一角的墙壁“哗啦”一声塌陷出一个窟窿,成千上万只蚂蚁密密麻麻地从窟窿里爬走了。董昭之知道这是蚁王带领蚂蚁们蛀出来的逃生通道。他满怀感激地向蚂蚁们拜了一拜,趁着雷雨之夜越狱逃跑了。

        后来董昭之一直告诫他的后代子孙,积德行善要从点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

       3、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名叫蒲苇河的大河里,住着一条修 炼了三千多年的鲢鱼精。他每日刻苦修 炼,希望自己能早日修成正果,从鱼精变成鱼仙。

        一天,鲢鱼精正在水下静静地修 炼。忽然,河岸上传来嘈杂的声音,还夹杂着凄惨的哭喊。于是,鲢鱼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白胡子老公公,来到了河岸上,打算一探究竟。

        他看到,河两岸跪满了虔诚祭拜的人。鲢鱼精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身边一个老翁:“老哥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呀?”“难道你不知道吗?"老翁回答说:“唉!因为战乱,我们这里年轻力壮的男子都被抓去从军了,家里的田地只能靠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之人来耕种。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还没收割就遇上了蝗灾。大家只好挖野菜、啃树皮度日,已经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饿死了。眼看冬天就要来了,只有这蒲苇河里的鱼、虾可以勉强充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河里游动的鱼、虾很多,但却一点都打捞不上来。今天大伙一起来祭拜河神,就是请他多赐些鱼虾给我们,让大家能活过这个冬天。"

        听了老翁的话,鲢鱼精默默地离开了。因为他知道,这蒲苇河里,根本没有什么河神,只有他这个鲢鱼精在尽力保护自己的子孙不被人们捉去。回到水里后,老翁的话却一遍遍在他耳边回响。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牺牲自己保护了多时的鱼、虾来拯救一方百姓。一阵旋风过后,在鲢鱼精的法力之下,蒲苇河里成千上万的鱼、虾都被冲到了岸上。靠着这些“从天而降"的救命粮,村民们度过了这个冬天,没有一个人被饿死。

        可是,河里的鱼、虾们却恨死了鲢鱼精。它们在玉皇大帝那里状告,说鲢鱼精害死了它们无数的亲人。这一下,玉皇大帝为难了。因为,鲢鱼精拯救一方百姓本没有错,鱼、虾为死去的亲人讨公道也没有错。最后,玉皇大帝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鲢鱼精拔去银鳞三片,罚他在水牢中受苦一千年,永世不得成仙。

        鲢鱼精再也不可能修 炼成仙了,但他拯救一方百姓的事也因此得以昭告天下。

        为了永远记住鲢鱼精的救命之恩,蒲苇河的百姓们在岸边为他修建了一座庙宇,名曰“鱼仙庙",尊称鲢鱼精为“鲢鱼仙翁"。从此,鱼仙庙内香火不断,鲢鱼仙翁的美名也永远永远地留在了百姓心中。

       4、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5、古代经典民间故事简短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起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因此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后来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现在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远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小学学过的民间故事

       1.白蛇传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2.天女助人

       董永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去世后,他没钱办丧事,便向人借了一万钱。董永对债主说:"日后无钱还债,甘做您的奴仆!"董永在家守完三年丧,就去债主那里做奴仆。路上董永遇到一位女子,对他说:"我愿意作你的妻子,不嫌弃你贫贱。"

       于是董永带她到债主家。 债主对董永说:"那一万钱就送给你吧!"董永回答说:"蒙您的恩德,先父得以安葬。我虽是贫贱之人,但一定要尽心尽力,来予以报答。"债主问:"与你一齐来的女子是谁?"

       董永答:"是我妻子。"债主又问:"你妻子能干什么?"董永答:"她会织布。"债主说:"你一定要报答我的话,就让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缣(一种优质丝织品)。"只用了短短十天,一百匹缣就织完了,令债主非常吃惊。

       3.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替父亲出征。

       4.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5.牛郎织女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扩展资料: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适合小学生的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很多小学生都学过相关的民间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学过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学过的民间故事篇一

        三喜是个木匠,三十出头,心灵手巧,要价公道,在河东一带名头不算小。

        三喜挣下的手艺钱主要做了三样事,一是盖房,二是买木料,三是淘古旧家具。年头长了,他的藏品摆了整整三大间屋子,其中不乏珍稀绝品。三喜收藏有几张百年老床,工艺繁复,雅韵古然,但是没有一张能令他真正满意。

        某天,三喜听说一个皮货商将要举家搬迁,于是他赶去碰运气。在那间光线昏暗的老宅子里,他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雕花古床。那床是皮货商死去的老爹老娘留下的,遍布浮尘,体形大得令人瞠目,床中有睡铺、马桶箱、梳妆台、小橱、首饰箱、点心箱、麻将桌、香烟抽屉等,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床的四周雕满各种图案,有花鸟、草木、蝙蝠,还有人物故事,主要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有《关公送嫂》《桃园结义》《空城计》《七擒孟获》?

        皮货商说,这古床是他老爹老娘心爱之物,两位老人走后,屋子和床都保持着原样,从未动过。他经常坐在床前,体味老人残留的生活气息,回想他们的音容笑貌。若不是举家搬迁,路途遥远,他说什么也不舍得卖掉。

        三喜用高价将雕花古床买下后,便运回了家中。他用鸡毛掸子把古床拂拭干净,然后抱来被褥枕头,心满意足地躺在上边歇息。

        下半夜,正在床上熟睡的三喜忽然被一阵铿铿锵锵的声响惊醒,睁眼一看,奇了!古床对面的木板竟然变作一个小戏台子,一帮尺把高的小人正在台上演戏,曲目是《白蛇传》:西湖边的石拱桥上,美丽多情的白娘子偶遇撑着伞的书生许仙?三喜以为在做梦,于是狠命掐自己大腿,疼得龇牙咧嘴,才知不是做梦。他不由大喜,原来这雕花古床带着仙气!他打小就是个戏迷,这下可好,不出门也能看戏!

        从那以后,他白天忙木匠活,夜里看戏,日子美得不行!有时候太疲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戏台子啥时候收场他也不知道。后来,他听戏听得心痒痒,经常跟着台上的角儿哼小曲。哼了没几天,有个角儿飘飘悠悠下了戏台,变得跟真人一样大小,走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愿意学戏。三喜忙不迭地点头称是。那角儿说:?回头我跟班主说说。?三喜高兴得一蹦老高。

        第二天晚上,那角儿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唱戏。没想到,三喜还真是学戏的料,学啥像啥,好似命中注定能吃这碗饭。为了学好戏,他没少吃苦,跟着师父吊嗓子、弯腰压腿、舞刀弄枪,每晚都练得腰酸背疼。时间一长,他渐渐适应了,也有了些功底,不仅唱腔老道,做派正宗,就连一些高难度的武戏也能应对自如。他最拿手的是翻跟头,正翻、后翻、侧翻、连翻,从高处往下翻,一连串的跟头翻得花团锦簇,落地又轻又飘,一点儿也不输给戏班里成名的武生。

        屈指一算,三喜在戏班里学了三年整,唱戏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了,但木匠活却撂下了。因为他干活越来越慢,上门找他做木工活的人越来越少,好在前些年有些积蓄,日子也能过下去。

        有一回,他上一大户人家打嫁妆,赶巧碰上东家六十大寿,请了县城里的戏班来祝寿,连演三天。第三天晚上,东家点了曲目《霸王别姬》,谁知时间到了也没开戏。

        三喜来到后台问个究竟。班主一脸苦色地说:?演虞姬的旦角突发急病,没法上场,这可咋整?

        三喜心头一动:这倒是检验自己戏功的好机会!他跟班主说:?赶紧的,让人为我准备行头!?

        ?啥?你上?班主愣了,他认识三喜,知道他是东家请来打嫁妆的木匠,木匠登戏台,真是闻所未闻。可事到如今,死马也只能当作活马医!兴许这木匠是个票友,没准儿真能对付过去。想到这里,他把心一横,当即发话:?耳朵聋了咋的?赶紧给上行头!?

        底下的人慌忙遵命。

        还别说,三喜画了脸,穿上行头,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他本就生得清秀,身材也苗条,上了虞姬的妆,当即显得风情绝美,倾国倾城。那晚的《霸王别姬》,三喜演得比戏班里的当家花旦还精彩,客人们的掌声差点儿没把东家的屋顶掀翻。东家挣足了面子,也不小气,多给了不少赏钱。

        班主看着还没来得及卸妆的三喜,紧紧抓住他的手,连连说:?想不到,想不到啊

        不久,三喜被班主招进戏班,挑了大梁,一时红透了半边天!

        然而,钱挣得多了,三喜的心也野了,不知啥时候,他染上了赌钱的毛病,起先赌得小,后来越玩越大,唱戏挣的钱输光了不说,还欠下一屁股烂债。赌坊的疤爷撂下话来:若是十天内不能还上赌债,就剁了他的一双手!

        没办法,三喜只得向班主开口,求他借一笔钱给自己,把那要命的窟窿填上。

        班主早知他的劣迹,哪里肯借钱给他,只是阴沉着脸说:?三喜啊,你欠下戏班里不少人的钱吧?如今再向我借,你准备啥时候还上?

        一句话呛得三喜无语。良久,他干咳两声道:?班主,想当年,我可是救过戏班的急

        没等他把话说完,班主往桌上扔下一把铜板:?戏班也不景气,你这么耍钱,只怕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言下,大有让他卷铺盖走人的意思,说罢,班主拂袖而去。

        晚上,一筹莫展的三喜回到家里,躺在雕花古床上发呆,心道,看样子,这古床我是保不住了,找个有钱人家卖了,兴许能补上那窟窿。

        正寻思着,有人敲门,他不由紧张起来,该不会是疤爷追上门来了吧?他忐忑不安地打开房门,来人素不相识,是个一身布衣的老妈子,她放下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木箱说:?我家主子让我送来的。?说完转身便走。

        ?你家主子是?他追上前问道。

        老妈子没有理他,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夜色中。

        三喜关上房门,回到屋里,一脸狐疑地打开小木箱子,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里边全是红布包着的现大洋,数了数,若是拿来偿还赌债,还能有不少结余。惊喜之下,他便琢磨开了,是哪个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他把自己所认识的有钱人梳理了个遍,没有一点儿头绪。

        三天后,偿还了赌债的他正在家里喝小酒,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个年轻英俊的后生,衣着华美,戴着狐皮帽,嘴角挂着浅笑,眉宇间有几分似曾相识。正愣怔间,后生摘下狐皮帽,轻轻甩了甩头,顿时,满头青丝流瀑般倾泻而下,原来是个顾盼生辉的美人儿。

        ?哦,我见过你三喜想起,此人是县城里汪团长的三姨太,姓黄,经常来看他的戏,出手也大方。

        ?怎么?见了恩人也不请我进屋里坐坐?三姨太嫣然一笑。

        他当即明白,是眼前的女人慷慨解囊,帮他躲过了一劫。正好,屋里有酒有菜,他连忙请三姨太进屋,添上碗筷和酒杯。

        ?三姨太,快请坐,我这里实在?真是太委屈您了?叫我说啥好呢?一个满身喷香的美人儿深夜来访,把他窘得耳根子通红,话也说不利索。

        三姨太却是个大方人:?别叫我三姨太,我有名儿,姓黄,名秋燕,你叫我燕子好了说话间,她一双美眸仿佛深不见底的幽潭,光影流转,三喜只觉身子一轻,不由自主跌落进去。

        三姨太是风月场中的老手,一颦一笑都带着钩儿,没几个回合便把三喜整得神魂颠倒,两人借着酒劲,翻滚在那雕花古床之上?

        事毕,三喜越想越怕,自己跟三姨太的勾当若是让汪团长知道,这颗脑袋立马就得搬家!可他实在挡不住那销魂蚀骨的诱惑。

        三姨太不敢在外过夜,每回都是来去匆匆。

        三个月后的一天深夜,月光辉映下,两个白花花的身子正在雕花古床上纠缠折腾,突然听得一声巨响,大门被人踹开,紧接着脚步声如麻,几十条长枪齐刷刷地对准床上的两人。

        三喜吓得魂飞魄散,一脸惊恐地望着满屋荷枪实弹的士兵。马灯亮了,一位面沉似水的大个子军官走上前来,他足登高腰军靴,手握已经出鞘的马刀。不用说,他正是汪团长!床上的两人慌忙抓起衣衫,战战兢兢地遮住羞处。

        ?三姨太,你不是在看戏吗?怎么,看到这戏子床上来了!?汪团长冷哼一声,用马刀轻轻刺着三喜的额头,?你真有种,老子的女人都敢搞!?三喜闻言,只觉胯下一热,尿水如注。

        当晚,汪团长没有取三喜的小命,只是命部下抬走雕花古床,然后放了一把火,把偌大的四合院烧得干干净净。 从此,县城里多了一个蓬头垢面的疯子,他时而仰天大笑,时而字正腔圆地唱戏?

        醉仙楼上的雅间内,汪团长和副官相对而酌。

        副官为他斟上酒,满脸堆笑道:?师座,恭喜您连升两级!?

        汪师长端着酒杯,望着楼下的疯子,嘿嘿一笑:?还多亏那疯子的雕花古床,胡司令说,那床是北宋神宗年间的

        醉仙楼对面,又一家青楼开业了,老鸨正是黄秋燕,她原本只是个风尘女子,根本就不是汪团长的女人。

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5篇

       适合小学生的中国民间故事如下: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其中很多都适合小学生。接下来,我将向您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中国民间故事。

1.《白蛇传》: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故事通过白蛇化为人形、与许仙相识、相恋的情节,展现了爱情最真挚的力量和妖精也可以有善良的一面。这个故事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明白爱情的美好,还能教导他们勇于追求真爱。

2.《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的一位聪明才智的孩子,他明白君子之道就是让利天下。故事中的孔融年幼时,就能够全力帮助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让梨的故事,向小学生展示了孝顺父母、舍己为人的美德。

3.《精卫填海》: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精卫,为了填海而不断地捡拾石头。尽管别人认为他的努力是徒劳的,但精卫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他成功地填海并成为了一座岛屿。这个故事可以教导小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

4.《牛郎织女》: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坚持的故事。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因为牛郎是普通人,织女是天上的仙女而被阻止相见。最后,众星和善良的老牛帮助他们实现了相聚。这个故事向小学生传递了爱情坚持到底,努力不懈的信息,同时也传递了爱情的伟大力量。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适合小学生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勇敢、善良、坚持等美德,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聪明的托米

        从前,有一对农家兄弟,哥哥叫古力,老实憨厚,弟弟叫托米,聪明过人。

        一天,古力听说有个财主想雇个长工,就跑去试试看。

        财主是个刁滑的人,他对古力说:“我是想雇个长工,但必须说清楚:

        如果你辞职不干,我就割掉你的鼻子和耳朵;如果我把你辞掉,你就割掉我的鼻子和耳朵。咱们谁都不可反悔!”

        古力问:“我一年工钱多少?”

        财主说:“我雇工从来不给工钱。不过,我每天给你吃一团用叶子盛的饭。”

        老实巴交的古力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几个星期以后,托米发觉哥哥消瘦了许多,关切地询问缘由,古力满腹冤屈地告诉弟弟,财主每天只给他吃用一片小叶子盛的饭团。

        托米说:“这怎么行?你为什么不辞职呢?”

        “唉!”古力叹了口气说:“当初我们已经讲好了,如果我辞职不干,他就要割下我的鼻子和耳朵!”

        第二天,托米来到财主家,说:“我哥哥病了。今后我来替他做事,好吗?”

        财主见托米身强力壮,比他哥哥更有油水可刮,就很高兴地同意了。

        第二天,托米在财主家干完活,拿了一片香蕉叶子到厨房盛饭。

        财主大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拿这么大的叶子啊!”

        托米说:“你只说过给我吃盛满叶子的饭,并没有说什么叶子啊!”

        财主自知理亏,只好忍着痛,眼巴巴地看着他捧着一大团饭大吃起来。

        财主真恨不能立刻辞掉他,但因为有言在先,不敢这样做,所以,便想方设法刁难他,迫使他离开。

        第二天,财主叫托米去翻土,说:“你把地从头至尾耕一遍。”

        托米拿起锄头,从地的一端到另一端锄了一条线,就坐下歇息了。

        几天后,财主问他:“我的地耕好了吗?”

        “照您的吩咐,全好了!”

        财主感到很满意,心想:“他倒是个干活的能手。”接着,又对托米说:

        “你到树林里砍些柴回来,路上遇到什么小动物,顺便捉回来当晚饭。”

        “您放心,我一定照您的吩咐去做!”托米说完,到屋外把财主的小狗杀了。然后,又把锄头柄砍成两段,扔进火炉,烧起小狗来。

        吃晚饭时,财主吃得津律有味,还留了些骨头准备给小狗吃,可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狗的影子。

        托米笑着说:“别找了!早上我去砍柴时,正碰上你的小狗,我便捉回来杀了。刚才你吃的就是它的肉。”

        财主火冒三丈,真想把托米赶走,但为了保住自己的鼻子和耳朵,他只好忍住气不发。

        第二天,财主来到地里,想看看托米干得怎么样,突然,他的眼睛瞪得滚圆:这块地根本就没有翻过!

        他气急败坏地跑回家,一把拉住托米来到地里,指着地说:“你不是说地都耕好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是啊!照您的吩咐,我从头至尾耕了一次。喏,那条线不是吗?”托米不紧不慢地问答。财主的肺都快气炸了,声嘶力竭地说:“你现在就给我翻土!快!”

        托米摆摆手,说:“不行啊!煮狗肉时,我把锄头柄当柴烧了。没有柄的锄头怎么能耕地呢?”

        财主真没想到,自己碰到了“克星”,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天,财主和他老婆要去岳父家,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决定骑马去,让托米跟在后面走。

        走了一天,他们来到一家客店,财主和他老婆住下歇息,吩咐托米去喂马。

        托米把马牵到附近的村子去卖了,向买主讨回马尾巴,返回了客店。

        他在客店门外的地上挖了个洞,把马尾巴的一端塞进洞里,用泥土埋好,大部分尾巴留在外面,然后大声呼叫起来:“不好啦!快来人啊!”

        财主闻讯忙跑出来,只见托米正抓着马尾巴拚命往上拉。

        “这匹马不知怎么的,直往地里钻,我无论如何也拉不住它。你看,现在只剩马尾巴留在外面了。”托米说。

        财主气得七窍生烟,但又奈何不了托米,只好步行上路了。

        快到财主岳父家的时候,财主让托米先去通报,要岳父家准备好酒菜和床铺。

        托米来到财主岳父家,说:“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他们在半路上得了一种怪病,医生吩咐说,只能吃生虫的面,睡在地上。”

        一会儿,财主夫妇到了。他们精疲力尽,脸色苍白,真像患了重病一样。

        岳父家人忙让他们席地而坐,端上两碗生虫的面,招待他们。

        财主夫妇十分奇怪,以为岳父家破产了,只得把两碗生虫的面吃了下去。

        事后,财主得知又是托米捣的鬼,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托米撵走。于是,他们全家连夜商量了一番。

        第二天,由财主的妻舅出面,对托米说:“只要你答应自动离开,而且不割掉你主人的鼻子和耳朵,我们就送你一百个卢比。”

        托米早就不想再干下去了,他拿了这笔钱,回到家里,与哥哥一起开起了一间小杂货店,日子过得倒也挺不错。 

        2.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馒头的传说

        馒头,又叫馒首。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早先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文官武将,佣人侍女们对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王子带着佩剑,出来玩耍。正遇上木雕泥塑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见这个老艺人,就叫他趴着当马骑,老艺人说死也不应允。王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就冲着老艺人恶狠狠地刺去。老艺人急速躲闪,围着井口转圈地跑着。王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王子杀 人心切,突然大喊一声“杀!”忘记了是井,直冲过去,却跌入井中。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

        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意见了。他跑到井前,急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有我安排。”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启奏。皇帝马上命令郎中令们打捞。当捞上来时,王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王子发怒,拔剑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午时斩首!”

        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当夜,雕刻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议,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夜之间,老艺人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时,两名郎中令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门外,由刀斧手把头削下来。事先装在猪尿包里的血水溅了出来。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艺人会到一起,互表谢意。当下两人商定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卫士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引过客,他们在案前现身说法大讲馒首可以赎罪免灾,可以得到吉利。人们听了以后,争相购买,把它做为年节之日或祭祀时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粮的习惯,不知是谁引的头,把祭过的馒首食用了。于是,专做祭品的馒首又逐渐变成日用食品了。人们为了省事,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状,只保留半球型。为了标志出人的七窍,就用小指提捏七个小孔,串上红枣条。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首和头是一回事,馒首,也就叫馒头了,做法更简单了。把蒸好的馒头,点上七个红点,算是七窍的标志。传至今天,红点也没人再点了。这就是咱们现在吃的雪花大馒头。

        3.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玉兔捣药

        原先,月中只有蟾蜍,没有玉兔。追溯玉兔的缘起,大概与神仙西王母有着不解之缘。

        据远古的传说,玉兔、三足乌、九尾狐同为西王母的三宝。三足乌的任务是为西王母寻找珍食玉浆,因有功勋而被派往太阳家族;九尾狐专供西王母传唤使用,后来给大禹当过媒人;玉兔常年累月为西王母制造长生不老药,表现最勤劳,便被送上了月宫。

        嫦娥奔月后变为蟾蜍,过起“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的寂寥生涯,玉兔的到来,为她增添了不少生气。自此,她经常伴着玉兔捣药,“攒柯半玉赡,槀叶彰金兔”,成为月宫中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后来,人们觉得蟾蜍形象总不能看作是美的代表,它与月神的柔和、娴静、典雅也不相容,月宫蟾蜍和月神的自然形象发生感情上的冲突,于是以玉兔替代蟾蜍的想法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玉兔成了广寒仙子、月里嫦娥的再生形象。

        玉兔成为月宫的一员,还是在东周战国时代。《楚辞·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这是向天体提出了挑战:月亮,它具有什么品德,消亡了又再复生?究竟有什么好处,而抚育个兔儿在怀中?问题虽被发现,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作答。约三百年后,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才解开了迷团:“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这是科学的依据。这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不仅太阳中有黑子,而且月亮中也有阴影,其状如树木,如湖泊,如山峦,如禽兽,且随季节变幻。因此,蟾蜍、玉兔、桂树的神话,也得到进一步流传,以幻想的科学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上的重要建树。它比西欧和美洲人观察研究月球的历史,至少早五个多世纪吧。

        4.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叫化鸡

        从前,有个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讨金银财宝,二不讨衣衫布裤,专门偷有钱人家的鸡吃。

        说起偷鸡,他的手段倒是蛮高明的。他把点清油灯用的灯草摘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鸡群一吐,鸡一见这些白白的灯草粒,还以为是白米呢!便“笃笃笃”地一个劲吃起来。当鸡吃得起劲时,他便轻轻用手从鸡背后往鸡尾巴后插进去,将鸡立起。鸡吃了灯草粒,喉咙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响,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走了。

        李庄有个财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庄财主家的鸡吃。这日他又摸到李庄,准备到财主家偷鸡。他在财主家房前屋后转了个圈,没看见一只鸡。他又转到后院围墙边,忽听得里面一阵鸡叫声,便轻轻爬上墙头,看见园内有几十只肥鸡。心想,狗财主好生刁滑,原来把鸡关在后院,害我找得好苦。他取出灯草米粒,含在口中,等灯草米粒湿时,“啪”地一声,吐向鸡群,就见那只只肥鸡一个劲地扑向灯草米粒,低着个头,翘着个尾,“笃笃笃”地吃起来。正当鸡吃得痛快时,他拿出一根打着活络套的绳子,向一只肥胖的老母鸡颈上套去,活套不偏不歪,正套在那只老母鸡的头颈上,他把绳轻轻一拉,活套在鸡头颈上捆牢了。他刚想收绳拉鸡,突然听得背后“呼”地一声,一根棍棒盖头打下来,他两腿一软,从围墙上跌倒在地。原来,狗财主早有提防,财主的家丁边拉边推,把叫化子拖进大院,又是一阵乱棍,打得他皮破血流。狗财主站在一旁,一个劲地骂:“你这个贼胚,偷吃了我十来只鸡,今天要叫你连毛带骨吐出来。”财主骂痛快了,便叫家丁把他关进牛屋里,准备明日送官。

        深夜,偷鸡的叫化子关在牛屋里好不伤心,心想明日送官不知会吃个啥苦头。忽听“咿呀”一声,牛屋门开了,原来是财主家的长工。长工一进牛屋,便轻声说:“我见你白天被财主的家丁打得挺厉害,刚才又听说明日要送你见官去,我便偷偷来放你,你快点逃吧。”偷鸡的叫化子借着月光看清了长工的面目,说了句:“谢大哥救命之恩。”扭头便走。

        时间一晃已是几月。长工因放了偷鸡的叫化子,被财主赶了出来,这天,他想外出找活做,当他走到一片荒山坡时,突然,从小树丛中窜出一人,口喊恩人,拉着长工便走。长工定眼一看,原来这人正是那天被财主毒打过的偷鸡的叫化子。偷鸡的叫化子将长工拉到小树丛中,然后又从旁边的一堆火堆里取出一个用泥包着的东西,只见他把那泥包的东西,在地上轻轻几下扑打,里面露出一只热烙烙,香喷喷的鸡来。他撕下一块鸡腿,送给长工:“吃吧,这鸡香嫩好吃,我偷的鸡都是这样吃的。”长工也不客气,两人便坐在小树丛里吃起来。边吃边谈倒蛮投机。偷鸡的叫化子问长工为什么流落他乡,长工便把前因后果讲给他听。偷鸡的叫化子得知长工为了救自己而被财主赶走,心里也很难过。长工吃着香喷喷的鸡肉,觉得倒别有风味,他想如果能开爿小店,做这种鸡卖,说不定吃客不少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偷鸡的叫化子,又归劝说:“老是偷鸡过日子不行啊!”偷鸡的叫化子听听,也觉得蛮有道理。两人就在小树丛里商量起了开店的事。

        不几日两人借得十余两银子,开起了一爿小小酒店,酒菜便是泥包鸡,吃客的确不少,生意越做越大,不过百姓都知道偷鸡叫化子的身世,没有一个叫泥包鸡的,都称它为“叫化鸡。”

        后来,偷鸡的叫化子与长工觉得百姓喜欢这个名称,反正生意又好,干脆就顺吃客心意,把泥包鸡叫作叫化鸡了。这样一来,叫化鸡便叫出名了,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这种鸡叫作叫化鸡哩。

        5.小学三年级民间故事

 贤明尧舜让帝位

        传说黄帝去世之后,他的孙子高阳继位,即帝颛顼。帝颛顼之后是帝喾。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挚,一个叫放勋。帝喾去世后,大儿子挚继承了帝位。挚继位后,政绩不多。挚死后,弟弟放勋继位,他就是古代最的帝王之一帝尧。

        尧为人仁慈,才华出众,深受人们的爱戴。为了帮助大家掌握生产季节,他派官员去各地观测星象,掌握它们的变化,制定了历法,以便提醒人们春种秋收。一年365天,共分四季的划定,就是那个时候完成的。

        在当时,部落联盟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议。尧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想找一个能继承帝位的人。当他说出自己的打算时,马上有一个叫放齐的人说:“您的儿子丹朱通情达理,继承您的位子很合适。”

        尧摇摇头说:“不行,丹朱生性顽劣,专爱与人争斗,不能继位。”

        另一个叫兜的人说:“共工很善于聚集人力,他能行吗?”

        尧叹了一口气,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很谦虚、恭敬,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套。”

        又有人推荐鲧,说:“鲧能够治水,应该是合适的人选。”

        尧说:“他生性凶狠,经常违背我的命令,还爱诋毁自己的同族人,让他接替,我不放心。”

        这一番讨论没有什么结果。

        时间一年一年地飞逝,尧的年岁也越来越老,寻找继承人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一天,他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愿:“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实在不行的话,你们当中的一位就来接替我吧。”

        大家一听,诚惶诚恐,都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品行,不敢玷污这神圣的帝位。

        尧说:“那么,就请大家从贵族中间或者埋没于民间的贤才中推荐一位吧。”

        大家一致推荐了一个叫舜的还未婚配的男子。

        尧说:“我也听说过他,可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大家便说起了舜的情况

        舜的父亲是一个盲人,人称瞽叟,行事糊涂透顶。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叫象,为人傲慢无理,但瞽叟很宠爱他。舜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但他却善待亲人,用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变得相亲相爱。所以,大家都认为舜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尧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先考察舜一番。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替舜筑仓储粮,分给他众多的牛羊。

        舜的异母弟弟象看到这一切,真是又羡慕又妒忌。他和父亲商量了好几次,准备害死舜,然后再霸占他的财产。

        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当舜爬到粮仓顶部的时候,瞽叟从下边抽走梯子,并放火想烧死他。幸亏舜随身带了两顶遮阳用的笠帽,他急中生智,一手抓着一顶笠帽,风筝一般地飘落下来。

        见舜并没有死,瞽叟和象又生一计。他们让舜去淘井,待舜下到井底时,他们便从上边往下丢石头,直至把井填满。他们以为这一回舜一定死了,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分他的家产,谁料想,舜在井下挖了一个地道,安安全全地回来了。

        就算父亲、弟弟所做的事情超乎常情,舜依然让自己的妻子好好侍奉公婆,关心兄弟,从来没有怨言。

        尧认为舜做得很对,就让他担任司徒一职,掌管礼教之事。在舜的努力下,爱护孩子、亲近兄弟、孝顺父母的美德蔚然成风,社会十分安定、和谐。

        尧让舜去管理百官,他也能做到举止得当、办事公允,很受大家的尊敬。远方来了客人,舜总是和蔼可亲、彬彬有礼,让大家感到温暖。

        经过种种考察,尧认为舜确实是一个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首领。经过治水考验,禹在舜死后成为首领。这种让位的方式,历称作“禅让”。

       

       好了,今天关于“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适合小学生的民间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