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新闻 诗词新闻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的话题。1.《芙蓉楼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的话题。

1.《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2.王昌龄送别的古诗及其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翻译]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有谁能解?

        那场透凉的雨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平明来临。那场透凉的雨呀!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那颗冰洁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你孤独吗?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作者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作者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真切袒露了坦荡的胸怀和坚贞的品格。“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呢?吴地本也如“玉壶”一样,是洁净之地,毫无污染。而一颗冰洁的心毫无瑕疵,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此乃“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那生难了的情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捎去的不是给洛阳亲友平安竹报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对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对蔑视谤议的自誉。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诗人在凄凄寒雨中,谁能理解一颗冰洁的心,此生难了。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送别的古诗及其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为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是王昌龄出任江宁县丞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后两句写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全诗表达了诗人决心保持高尚正直、纯洁品格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诗人·唐代诗人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平明:清晨天刚亮。

        客:指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唐代诗人王昌龄大约于开元末年受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江宁属今南京市,东邻镇江。唐代诗人王昌龄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两首赠行诗,这是第一首。

        此外,唐代诗人王昌龄还写过一首《别辛渐》,其中有别馆萧条风雨寒句,别馆即客馆。庾信《哀江南赋序》云三年囚于别馆。可见辛、王此别是在被贬滴或流落途中。芙蓉楼之别则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吴,就是前文所说的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平明接上句,意谓次日清晨。楚山有的理解为友人经镇江取道安徽入洛阳,安徽古属楚国,故称楚山。其实这里当是泛指南方的山。楚字只是与上句的吴字相照应。因为安徽不仅属楚国,也曾经属孙吴,而孙吴占有今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等地。所以楚山与通常所说的楚天一样,也是指辽阔的南方。第二句还值得一提的是孤字的用法,它在修辞上被赋予的拟人化性质,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突出特定的氛围,收到物我浑一之效。

        《新唐书》唐代诗人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正如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所云: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玉壶本纯洁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谓纤尘不染。其对洛阳亲友之意,乃自愿隐论,毋烦招致。洛阳虽好,宁动冰心。左太冲诗: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正与同意。但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叙出芙蓉楼饯别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吕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与此诗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旗亭画壁,见于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条,其文曰:开元中,诗人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冷新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从明代起就有人提出怀疑,这里只引以说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这首绝句与高适、王之涣的优秀作品一样,流传人口,备受喜爱。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翻译及赏析”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