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_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最惨的一个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_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最惨的一个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水浒传高俅怎么死的?2.《水浒传》中

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_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最惨的一个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水浒传高俅怎么死的?

2.《水浒传》中的金枪手徐宁,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3.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最后究竟是被什么人打败了?

4.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的下场如何?

5.高俅是宋徽宗眼前的红人,高俅最后是怎么死的?

6.此人杀害兄弟对嫂嫂不尊,最终被押送到东京凌迟处死,这个人是谁?

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_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最惨的一个

水浒传高俅怎么死的?

       《荡寇志》(《结水浒传》)也有关于高俅结局的故事,高俅被朱仝、雷横杀死。

       《荡寇志》续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梁山泊英雄惊噩梦”故事,作者俞万春。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俞万春感兆。清道光六年(1826年),俞万春初创《结水浒传》。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二回《徐虎林捐躯报国,张叔夜奉诏兴师》(节选): 次日,有一太学生,姓陈名东,应直言之诏,挺身上疏。天子闻有谏疏,甚喜,看其疏中写道:“今日之事,蔡京坏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结怨于辽、金,败祖宗之盟,失中国之信:惟此六贼,罪恶贯盈。

       今蔡京、童贯既已伏诛,而梁师成等四人犹在,愿陛下明昭睿断,速正典刑。”天子览毕,便传张叔夜、贺太平进宫,问:“此奏何如?”张、贺二人极言陈东所奏甚是,因共陈六人劣迹。天子叹道:“朕为此辈欺蒙久矣。”便传旨将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尽行正法。叔夜因奏:“朝中尚有一贼,皇陛下去恶务尽。”天子问是何人,叔夜便将高俅劣迹一一陈说。天子道:“纵此人于朝端,皆朕之不明所致,今日岂可尚道典刑。”便立将高俅拿下,将家私尽行抄没,不日将高俅发配沧州去了。?

       《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冲头阵王进骂林冲,守二关双鞭敌四将》(节选): 这日,宋江正在忠义堂议事,忽报朱仝、雷横自盐山回来。宋江急令进见。朱仝、雷横一齐进来,与宋江及众人相见了。宋江开言问道:“近日盐山之事何如?”

       朱仝、雷横齐道:“仗哥哥洪福,盐山近日倒十分兴旺。缘邓、辛、张、陶四将都调开了那里,我们因得联络了蛇角岭、虎翼山两处人马,借粮屯草,招兵买马,重复整理事业。近闻大寨被兵如此紧急,小弟们却日在记挂。若非戴院长到来,说出后山小洞之路,弟等正无从进来。不识寨内情形如今怎样了?”宋江叹口气,将所有情形一一说了。朱仝、雷横都道:“如此怎好?”

       吴用道:“二位兄弟休要着急,小可自有调度。只是二位兄弟来得正好,就在寨中办事,不必回盐山去了。”宋江便吩咐开筵为二人接风。席间,朱仝、雷横捧出一个大圆包来。众人启看,乃是一颗首级,细细一看,正是高俅。众人齐问何处取来,朱仝、雷横道:“小弟在盐山时,闻得这奸贼犯了事,发配在沧州。小弟因与邓、王二兄弟商议,起了兵马,去打沧州,活捉了这个贼来,照那年林兄长处治小贼的法儿处治了他。因想林兄长与他切齿深仇,特地取来与他舒气。”众人嗟叹不已。

       吴用道:“这颗头来得正好。林兄弟现在患病,大半由于旧时的怨气。难得二位兄弟取了这高贼的头来,何不与他看看,以解其闷?”朱、雷二人忙问:“林兄长患了甚病?”宋江将王进辱骂的情由说了。朱全、雷横道:“既如此,这颗头与他一看,必定霍然病愈。”大众称是。 当时吃了酒饭,同到林冲房内。林冲卧床半月有余,仅存一丝一息,不能起床。忽闻朱、雷二人来探病,便勉强应酬了几句。

       朱、雷二人齐道:“恭喜林兄长,有一件事,小弟们报得仇来。”林冲问是何事,二人便将高俅首级捧上道:“这是高俅的头,小弟如此如此取来,特为兄长解闷。”林冲一见,呼的坐起身来,接了高俅的头,看了一看,咬着牙齿道:“我为你这厮身败名丧,到今日性命不保,皆由于你!”言毕,将头掷出窗户之外,掼为齑粉。林冲狂叫一声,倒身仰卧而绝。众人大吃一惊。急前看时,果然气息毫无,认认真真的死了。大众痛哭一场。惟宋江哭得个死去还魂。当时收殓安葬了,宋江仍与吴用等商议拒敌官兵之策。

       (注:《荡寇志》为后人虚构的小说,此高俅结局仅为演义版本,不可信。)

扩展资料

       一、历史上高俅真实结局: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记载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

       “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

       恰恰是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恶人未必全有恶报,这也能算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二、高俅性格分析:

       有人单纯地认为,高俅仅仅是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得到皇帝宠爱以至平步青云。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还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平上青云?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蜀国长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

       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

       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百度百科-高俅 (北宋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的金枪手徐宁,他最后的结局怎样?

       林冲是病逝于杭州六和寺的。

       林冲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

       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林冲的艺术形象

       在很多衍生文学以及民间评书当中,都提到林冲与卢俊义等同为周侗的徒弟。其中最早出现这一说法的,可能是清代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

       在俞万春所著《荡寇志》:在梁山泊二关外与王进大战30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被王进骂倒后一病不起。最后因见到高俅的头颅而活活气死。

       在《残水浒》中,林冲与史进、曹正投种师道去了。

水浒排行第八的呼延灼最后究竟是被什么人打败了?

       《水浒传》中的金枪手徐宁原本是八十万禁军中的金枪班教头,武艺高强,钩镰枪法出神入化,就连豹子头林冲也盛赞不已。除此之外,徐宁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安宁而平静。然而,这一切却因为表弟汤隆的一席话戛然而止。原来,双鞭呼延灼奉命征讨梁山,其连环马威力无穷,令梁山损失惨重。

       此时,金钱豹子汤隆提出,表哥徐宁的钩镰枪法是连环马的克星,建议拉徐宁入伙。此后,汤隆与时迁来到东京,将徐宁及其家小骗到了梁山。就这样,徐宁被迫成了一名梁山好汉,并协助梁山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梁山大聚义时,徐宁位居天罡,排名第十八位,位居马军八虎骑之一。不过,徐宁的结局非常悲惨。在征讨方腊的杭州之战中,徐宁被毒箭所杀,不治身亡。那么,他在《荡寇志》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在《荡寇志》中,徐宁与梁山好汉们一样,在与官军交战的过程中接连惨败。梁山洗掠沂州时,徐宁奉命在沂州城外埋伏,只等城中的内应搅乱守军防御后率部从东门杀入。可是,徐宁等人在城外等了许久也不见动静,反而等到了吴用的口信,称内应事败被捉,命徐宁与城外的梁山兵马汇合,攻击周边村镇。徐宁得令后便率部与武松等人会合,与云天彪的人马遭遇,经历了一番厮杀后惨败而归。

       此后,徐宁跟随梁山众将数次与官军作战,多次遭遇惨败,唯一一次占到便宜的是赤松林之战。在此战中,梁山得到了军师白瓦尔罕的支援,依靠奔雷车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在清真山下首次对官军进行反扑。当时,徐宁率领人马在赤松林中埋伏。云天彪众人退却至赤松林时,遭到了徐宁等人的围攻。云天彪等人奋力厮杀,无法脱身,险些被徐宁等人击败。关键时刻,陈希真率领猿臂寨兵赶至,徐宁被女将陈丽卿杀得大败。堂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居然惨败于一员女将之手,令徐宁尴尬无比。

宋江李逵被凌迟处死,蔡京童贯高衙内的下场如何?

       之前,都头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三十回,陈希真用调虎离山计,引诱林冲追击,成功收复了濮州。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云天彪旗分五色,呼延灼力杀四门”,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云天彪率部收复莱芜、泰安后,全军驻扎在莱芜,得到朝廷封赏,之后借到兖州,准备收复嘉祥。呼延灼在之前重夺嘉祥后,为了防止官军再来攻打,于是把城基扩大,城墙加固,准备拒敌官军,接到云天彪前来的消息后,呼延灼与韩滔、彭玘、宣赞、郝思文等商议,最终决定由呼延灼、韩滔、彭玘引军出城扎营,准备先趁官军立足未稳,先杀一个下马威。不料官军到达时,早有准备,呼延灼等偷袭失败,于是决定背城死战,并且把三军用三种旗色来区分。

       刘慧娘在观看呼延灼军形势后,与云天彪商议,也分不同颜色的旗帜来区分自己的军队,待与呼延灼交战时,用相同的颜色来使呼延灼迷乱,呼延灼果然中计,不辨南北,结果韩滔、彭玘分别战死,官军假借呼延灼军旗颜色骗过城内的宣赞、郝思文,夺取了城池,宣、郝亦被擒获。呼延灼孤身杀出重围后,逃到南旺营,准备与单廷珪、魏定国倾尽兵力攻打嘉祥,结果因为城池坚固,攻打不下,呼延灼气得力杀四门,与云天彪手下猛将交战,结果单廷珪、魏定国又被生擒,官军发动总攻,呼延灼全军溃败,单骑逃回梁山。

       继上回官军收复濮州后,本回中梁山的最后一个外郡嘉祥也终于难逃被官军攻破的厄运。林冲、呼延灼二人作为梁山的五虎上将,照理来说即便丢了濮州、嘉祥,也必会让官军陷入一番苦战,付出一些代价。但可惜的是,官军收复濮州、嘉祥却是格外轻松,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更有意思的是,本回中作者精心设计让呼延灼把嘉祥建造成一座“金城汤池”,却让官军轻而易取地夺取并让呼延灼来打自己修的城池,堪称莫大的讽刺。因为在作者眼里,梁山好汉相比官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便有几个厉害人物也不过是匹夫之勇,在陈希真、云天彪等雷部天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有失败一条路可选。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本回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共四个,第一个典故是刘慧娘观看呼延灼的军阵后,暗点头道:“此乃春秋时夫差争盟之法。贼人用此,其背城死战之意,不问可知。”关于夫差争盟的典故,《国语》中有相关记载,之前笔者曾在都头品荡寇第三十五回已经解读过,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就不再重述了。

       第二个典故是呼延灼中计丢失城池后,大怒带兵攻城,结果云天彪回复他“这城中寸草尺土,皆天朝固有之物,你若想兴南旺之余党来此撒泼,你且看看,如此城高壕阔,那能攻打得下?”范金门在这里批道妙哉,妙哉!方悟仲华写呼延筑城开濠,特为此处天彪作用也。因思南华胠箧篇,窃为呼延灼三叹不已。范金门所说的南华胠箧篇,即《庄子·外篇·胠箧第十》,在该篇开头,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认为一般人为了防范小偷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因此都会事先将口袋绳结收紧、加固箱柜的插闩和锁钥,本以为这是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盗来了,就直接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这么看的话,就相当于失窃者提前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之前所做的防范措施也不过是给盗贼提供便利的。

       范金门在这里认为呼延灼为了抵抗官军,将嘉祥城池加固,但没成想被云天彪轻松夺取,反而成了自己收复城池的大阻碍,这和庄子所说的是一个道理,辛辛苦苦为他人做了嫁衣,可谓是白费力气。

       第三个典故是呼延灼战败后单骑逃出,大声叹道:“我悔不听兄弟之言,以至如此。但事至今日,有何面目再投官军,不如死也跟着宋公明休。”范金门在此处批道诗曰:“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范金门在这里引用的句子出自《诗经·大雅·桑柔》,诗歌中该句的全句为“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意思就是“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况。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范金门在这里认为宋江就是假忠假义的小人,呼延灼跟错了人,最终只能落得个“陪葬品”的下场。

       第四个典故是范金门在回末评中说道:“左氏云:旗动而鼓;又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若是乎旗之所以感三军也。”这里引用的两句分别出自《左传》桓公五年和成公二年,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和晋国大夫解张在作战时说的话,在古代军队作战,人数众多,光靠声音指挥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旗、金、鼓三样就成了指挥军队的法宝,用旗帜可以分出军队等级和不同的兵种,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样可以使全军进退有法,所以范金门在这里引用《左传》中的两句话是想说明旗在古代作战中的重要性。

       说完典故,我们再说说本回中的一个情节“呼延灼力杀四门。”相信喜欢古典小说的读者对“力杀四门”这个梗应该很熟悉,《隋唐演义》里面的罗成、《杨家将演义》里面的杨七郎杨延嗣、《薛仁贵征东》里面的秦琼之子秦怀玉都干过这事,“力杀四门”,无非是想突出某某武将的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呼延灼是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武艺自不用说,设计他“力杀四门”的情节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读完本回故事,相信这次的“力杀四门”绝对会给读者一个截然不同的感受。范金门在文中批道“杀四门者,自来稗官之烂熟习套也。予初见提纲,不解仲华何取乎尔,及观其行文,乃光怪陆离,不可方物,如此化腐朽为神奇。诚哉,弗可及已。”那么被范金门捧上天的呼延灼“力杀四门”究竟是怎么杀的,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在呼延灼中计丢失嘉祥,跑到南旺营与单廷珪、魏定国商议后,决定攻打嘉祥,收复城池。他们先是来到北门,令士兵攻城,结果自然是失败。呼延灼气得找云天彪单挑,但此时云天彪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派出了老将庞毅出马,二人打了四十余合不分胜负,之后三对三又打到晚上收兵。第二日呼延灼又到东门,与风会打了四十多合仍是平手,但这次没上次那么幸运了,单廷珪被闻达用原著中关胜擒他的老招数拖刀计活捉了。第三日呼延灼和魏定国又到东门,与哈兰生打了四十多合平手,搞笑的是,魏定国又被闻达用相同套路活捉了。

       第四日,呼延灼自己领兵又到了南门,云天彪发动总攻,呼延灼还未交手手下就跑光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只能单骑逃回梁山。以上就是呼延灼“力杀四门”的大致经过。在这里,呼延灼版本的“力杀四门”不但没能杀死或生擒敌军一名将领,而且还在此过程中把水火二将也搭了进去,呼延灼完全被作者刻画成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无脑匹夫”形象,范金门说俞万春此段写的“光怪陆离”,笔者看岂止是“光怪陆离”,简直是“放飞自我”,“力杀四门”的梗被俞万春反着用,愣是从褒义词成了贬义词,由此也可已看出作者为了消灭诋毁梁山好汉,完全不顾及行文逻辑,真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

高俅是宋徽宗眼前的红人,高俅最后是怎么死的?

       这个故事不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而是《荡寇志》中的故事,在这本小说中蔡京和童贯都被宋徽宗给明正典刑了,而高俅最后也被林冲杀了,在这本小说中,他们三个奸臣都没有好下场。

       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形象的确是非常好的,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坐着梁山的头号交椅,是正义的象征,虽然他最后带领着梁山好汉接受诏安,最后攻打方腊的时候导致梁山损兵折将,虽然宋江做了这些错事,但是还是没能改变宋江忠义的形象。而在《荡寇志》这一本小说中,宋江的形象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宋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最后和李逵一起被凌迟处死了。

       同样蔡京和童贯的下场也是很惨的,在《水浒传》中蔡京和童贯在害死宋江以后并没有受到惩罚,仍然在逍遥法外,但是在《荡寇志》这本小说中这些恶人同样也没有好下场,在《荡寇志》中宋江可以说是宋徽宗最讨厌的人了,然后朝廷想要攻打梁山的时候蔡京和童贯帮着宋江说过话,并且最后蔡京和宋江通过书信,这些书信最后都被宋徽宗给发现了,所以蔡京就被处死了。

       蔡京的罪行被宋徽宗发现以后,童贯的罪行也被宋徽宗给发现了,宋江曾经贿赂过童贯,这些赃物被宋徽宗发现以后,他非常生气,然后蔡京和童贯就一起被处死了。

       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很惨,但是还有人比他们两个人更惨,那就是高俅,在岁水浒传中,高俅同样也是逍遥法外,林冲最后也没能报仇,但在《荡寇志》中高俅的结局是非常大快人心的。高俅被林冲抓了以后,林冲并没有善待高俅,而是选择了报仇,高俅被林冲割去了眼睛和耳朵,最后流血而死。

此人杀害兄弟对嫂嫂不尊,最终被押送到东京凌迟处死,这个人是谁?

       关于高俅之死,野史和正史说法不一,有人认为高俅是病死,属于寿终正寝。《荡寇志》说高俅上吊而死,或说死于梁山好汉朱仝和雷横之手,但《荡寇志》属于野史之类小说,带有传奇性质,不可全信。

       高俅这个人假如放到现在,属于很有能力的精英人物。

       《水浒传》上说他是一个东京破落户,非常喜欢蹴鞠,就是现在玩足球。

       高俅球技很高,能够把足球踢得团团转,像粘在脚上一般,后来在小王都尉府中当差,皇帝儿子端王到小王都尉府中做客,看上了王都尉桌子上一方狮子镇纸和砚台,后来王都尉差高俅把这件东西送给端王,恰好端王正在府苑中和一群小内侍踢足球,踢得热火朝天。

       据说宋朝时候大家都喜欢蹴鞠,身为皇帝继承人的端王也喜欢足球,这就是高俅机遇。

       话说高俅看见端王在踢球,不敢打搅,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看着众人打球。

       活该高俅出人头地,那球被一个小内侍卫踢过来,高俅情不自禁把球踢出去,就这么一脚,端王看出高俅身手不错,要高俅上场表演。

       给了舞台,高俅自然把18般武艺全都亮出来,一下子赢得端王欢心,端王把他从王太尉手中要来,从此成为身边一名随从,由于高俅善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深得端王信任。

       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高俅因为深得朕心,被封为“太尉”,是掌管军队一把手,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

       一个草根阶层最后成长为国家一品重臣,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所以不管《水浒传》和野史中如何丑化高俅,此人奋斗经历,就是一部传奇史。

       宋朝重文轻武,连年积弱,让北方金国乘虚而入。

       就是历史上“靖康之难”。这场战争呈现一边倒,金国大将金兀术带领十万金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宋朝许多城镇,威逼京师都城。

       宋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之后,带领众臣工连夜仓皇冬桃,一路马不停蹄跑到泗洲地区。这时候高俅带领3000禁卫军和童贯同时赶到,其他武将也带兵与徽宗皇帝会合。

       徽宗皇帝此刻成了惊弓之鸟,把高俅留下阻挡金兵,自己带领童贯等人一路南逃。后来高俅称病回到开封。

       外有强敌,但北宋朝廷内斗不止,在宋徽宗和宋钦宗政治斗争中,童贯和蔡太师等人成了牺牲,由于高俅没有参与这场朝廷内斗,得以幸免,1126年,高求死于靖康元年,据说皇帝也为高俅默哀。

       在《水浒传》中,高俅被描写成一个大奸臣,儿子高衙内更是无恶不作,但那是小说创作剧情需要,历史上的高俅,身为朝廷中枢大臣,根本不会亲自带兵去征讨一伙土匪。

被女将多次羞辱,被敌将累死,武松的悲剧结局是怎么回事?

       这个人就是清朝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原名施威,外号“金毛犼”,他本是私盐贩子的头目,因为酒后强占了他的嫂嫂,他哥哥一怒之下找人拿他,反倒被他所杀,之后便落草为寇,后来被沧州都监邓宗弼擒获,押解东京汴梁凌迟处死。

       《荡寇志》是清朝俞万春写的一部反水浒的作品,从这部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把梁山作为贼寇来写的,开篇是接着金圣叹删减的七十回《水浒传》来写的,描写三十六部雷将如何荡平梁山贼寇的故事,梁山一百单八将在《荡寇志》里都是反派角色,最终下场也大都很惨,很多人都被捉拿凌迟处死。

       金毛犼施威出现在这部书的第一章,他的故事只是以叙述的方式简略带过的,他本是一个商贩头目,因为酒后强占了嫂嫂,被哥哥叫人捉拿,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杀害了自己的哥哥,然后到了盐山落草为寇,盐山有四个头目,施威排老大,每年向梁山进贡以求得梁山的庇护。

施威在攻打南皮县时,被沧州和东光兵马都监邓宗弼、辛从忠击败,派人向梁山求救,梁山宋江派秦明、索超、朱仝、雷横、戴宗等人带兵前去协助,兵马未到,施威就已经被邓宗弼擒获,梁山六将与邓、辛做战遭遇雷电冰雹各自收兵,邓宗弼和辛从忠因为缺粮,设计安全撤退,把施威押往东京凌迟处死。

施威在这部书中连半章都没到就这么窝囊的死去,除了一身罪恶外,没有丝毫亮点,俞春山生活在清朝中晚期,在他死后第二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道光和咸丰时期正是清朝走向衰败的时期,外有列强入侵,内部动乱不安,俞春山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的这部小说,通过对梁山将领的鞭挞,以表达他对流寇盗贼的深恶痛绝。

       这个应该是俞万春的《荡寇志》里面的内容,因为《荡寇志》就是反水浒传的,专门把水浒传中的好汉的下场写的非常惨。所以这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水浒传》里面武松的下场,《水浒传》中的武松的结局是很好的,去做了和尚,一直到终老,而被女将羞辱,被敌将累死是《荡寇志》里面的。

       俞万春写的《荡寇志》是承接了金圣叹写的水浒继续创作下去的,因为俞万春出身底层,见过一些低级农民起义对于广大百姓的荼毒,所以就直接抹杀《水浒传》里面众好汉的英雄事迹,专门把他们的过程跟结局写的非常惨,自然,作为《水浒传》里一直被人称赞的武松,也就不例外的被写进《荡寇志》里,结局也是毁了一向的英雄形象。

       在俞万春的《荡寇志》里面,他给武松安排了一个十九岁的女将来作为他的克星,这个女将叫做陈丽卿,他与武松在打斗的过程中,武松轻易的就被他打败,武松带领的队伍被她打的落花流水,十分难堪,武松跟陈丽卿独斗的时候,不是被他打的很惨,就是明明好像要抓住她,就被她逃脱了。可以说武松在《荡寇志》里面的形象跟《水浒传》里面的形象真是大相径庭,《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何等的英雄,跟别说败在一个女将手里,还被戏弄羞辱。

       当然咯,过程都这么惨,结局就跟不用说了,《荡寇志》里面的武松,最后是被活活累死的。小说里给他安排了唐猛、庞毅、闻达三位敌将,他们对武松进行车轮战,虽然最后武松逃脱,但是最后气力尽失,活活累死。由此可见俞万春对这种农民起义是何等的厌恶,以至于他要反主流趋势而行,将这些原本英雄形象鲜明的人,安排的这么悲惨跟凄凉。

       好了,今天关于“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荡寇志水浒人物结局”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