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句词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是这个意思,你明白其中的深意吗?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什么意思?

4.绿肥红瘦暗指什么感情

5.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是什么?

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句词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这句词是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词的意思是: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突然看着一句可能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所以要联系上文一起阅读才明白。

       前两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昨夜雨疏风骤?的意思是昨夜的雨虽然下得很稀疏,但是风却刮得很急。?浓睡?是指睡得很沉,经过了一晚的酣睡,醒来依然还有残留的余醉。

       这个时候想到了外面的海棠花,恰巧婢女正好卷帘进来了,于是就问婢女:海棠花还好吗?婢女回答海棠花还跟昨天是一样的。面对婢女的这个回答,作者显然是不满意的。

       她纠正了婢女的回答,于是说出了这句词。在作者的眼里,海棠花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早就已经花朵凋零了。但是绿叶经过了雨水的滋润,反而更加茁壮成长,所以出现?绿肥红瘦?这样的境况。

       作者表面上是在纠正对婢女的回答,实际上是暗自感伤易老的红颜,自己的青春就如这海棠花一般,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慢慢的越来越凋零。这是无可逆转的事实,但是却让人倍感伤心。

       李清照被称为婉约派诗词的代表人,在她的作品中总是隐藏着一份细腻的心思。比如她写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是读到这几句词,就让人感受到了那份伤心和难过。

       但是李清照除了细腻的女儿家心思之外,她也有宽大的家国胸襟。她能够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样豪迈的语句,真的不输给男儿。或许这就是李清照的独特魅力,也是这么多人喜欢她的重要原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是这个意思,你明白其中的深意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是,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有什么是值得珍惜的、有什么是要避开的、什么是可以放弃投入的,什么是可以付出努力坚持去实现的。

       “绿肥红瘦”这个词语源自《史记·西游记》,最初指的是神话中的唐僧,用来形容唐僧的头发颜色,即“黑发结僧形,绿气肥壮,红毫乱立”。后来被普遍拓展为一个婉言良苦的形象,内涵是指应当学会分辨绿进红退,把握先机,正确识别有利无弊。

       此外,现在绿肥红瘦也被广泛使用,以表达对“聪明”和“勇敢”的赞赏。聪明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快速识破真相,从而思考和做出有前瞻性的决定;勇敢则是指勇于追求自己认为能够带来成功的那一条路,并在坎坷之中坚持下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什么意思?

       一提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许多人都能想起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它展开了一幅宋朝少女明兰由闺阁少女成长为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

       在李清照的心里,这句话到底想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李家有女初长成

       李清照,出身名门、大家闺秀,她的少女时期有着人人羡慕的家世与才华,她可踏雪寻梅,可执笔著文,可展卷吟诗,也可月下小酌写诗作画。

       这时的李清照没有经历过与自己丈夫琴瑟相和,共醉金石,携手同游的美好爱情;没有经历过亡国丧夫,孤苦伶仃,名节被毁的凄惶命运;这时的她明媚,端庄又单纯,爱美。

       她会将她看到的一切都写进她的诗中,赏花惜柳,感时伤怀,观雪踏春,醉酒作诗,这是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如梦令》便是在她的少女时期所著的诗。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为了读懂这首诗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我们便要将自己带入整个诗句中去,将自己想象成那个未经世事的李清照,那个单纯向往未来的李清照。

       伤花惜花

       一场风雨之后,李清照从宿醉中醒来,回想昨夜的狂风暴雨,她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闺房外种植的是她最爱的海棠花,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恐怕只剩一地落英了吧?

       但李清照还是怀有一丝期望的去询问卷帘人,那卷帘人也许是为了宽慰李清照,道了句“海棠依旧”,可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那些海棠花又怎能娇艳如初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于是,多情善感的李清照,怀着惆怅的心情,创作了《如梦令》。

       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愁从口出,终于把自己担心许久的事说了出来。

       一夜的风吹雨打,园中的海棠花定是只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红色,那绿叶却如同新生一般绿得发亮。

       长在深闺里的女子,本就偏爱与花相伴,何况是心思深沉的才女李清照,看着满园爱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如何能不为它们悲伤呢?伤花惜花,这是我们从这句词中读出的第一层意思。

       感时伤春

       感时伤春,似乎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的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对于李清照这个才女也不例外。

       前一晚还开得争奇斗艳的海棠花,在一夜的暴风雨的洗刷之下却只剩下绿叶在枝头之上,那点点残存的花朵零星的散落在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叶之中,组成了一幅“绿肥红瘦”之景。

       反观当时的李清照已经是十六岁的少女了,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她还在一个可以无忧无虑的年龄,但是在宋朝时期女子十三岁还未婚配便要交罚款。

       这样看来,这时的李清照已经可以算是“大龄剩女”了。海棠花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那么人呢?人也可以被岁月打磨得没了少时的天真与容颜。

       在李清照的眼里,明知道门外的应是一片残红落英的景象,但她依然满怀希望的询问,就像她希望岁月带给她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结局一般。

       但当她获得了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回答时,又只能自嘲般的感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事实如此,美好的事物消失不见,如何能让人不去正视它。

       感时伤春,便是李清照想要表达的第二层意思。

       寻觅爱情

       少女怀春,求觅良人,似乎皆是情理之中。

       李清照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十六岁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十六岁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了,更何况是在十三岁便可婚配的宋朝时期。

       写下这首词的李清照许是正在憧憬着自己的爱情,许是已经遇到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子。

       在这首词中的实物“海棠花”在古时候也有着超出花本身的含义。

       海棠花在古人的诗词中经常被提及,它的出名程度不亚于梅花和牡丹。

       在文人的笔下,海棠花代表着爱人、恋人。

       在昔日里唐明皇就将自己的爱妃比作睡海棠,抒发他对杨贵妃的比翼双飞之情。

       当然,海棠花被称作是“国艳”,它的花语是相思苦恋,它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它代表着民间的爱情。

       而且海棠花的别名叫做“断肠花”,不是指海棠花有毒,关于它的传说有两个。

       一个是相思暗恋之情,因为海棠花是没有香味的,在神话中就写到是海棠花在暗恋,生怕别人闻出它的心思便舍去了自己的香味,从此海棠再无香味。

       另一个是民间的苦恋之情,传说古时一女子在待嫁前不能出自己房子,便每日倚墙角苦等恋人,然而至死也未能等到,最后似乎是情动上天,在她等待的地方长出来的花。

       如鲜血般红艳,被人称作“断肠花”,因为这是由爱和等待浇灌出来的。

       所以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以海棠寄语相思苦恋。所以以当时李清照的年龄和背景来看,以“海棠”来暗喻自己也是极有可能的。

       一夜风雨过后,海棠花被打落在地,李清照是否会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当时的处境。

       就像当时的海棠花,正值最好的花期,可是因为这场大雨而无疾而终给。

       那时的李清照也有可能心有所系,芳心暗许,只是心事无人说,微醺方能眠,醒来仍无音,只能和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互动着她微妙的情绪。

       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之情或是对心仪公子的爱慕之情,便是李清照寄托在这句词上的第三层含义。

       李清照的一生,诗情画意,家国情怀,即使在晚年时孤苦伶仃,国亡夫死,也不改她高洁的情怀。

       真是宁愿她不能遇见与她琴瑟相和的丈夫,就停留在那个秀外慧中的懵懂的少女时期,也不要迈到伶仃凄苦的晚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岁月早已铺上了道路,无论是花还是人,它终将带着属于它的结局走向你。

绿肥红瘦暗指什么感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绿叶繁盛,红花凋谢才是”。

       该句诗词出自清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此词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之情,也借由流露出些许内心的苦闷之意。

       其中,“绿肥红瘦”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表叶,“红”代表花,是叶和花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指雨后叶子的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花朵的凋谢稀疏,是两种状态的鲜明对比。平常四字经过巧妙搭配,让人心生无限联想,画面生动形象。

词句具体赏析

       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知道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侍女对女主人婉转的心事毫无觉察,回答海棠花还是那样。

       而后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叙述口吻看,既像是在询问侍女,也像是自言自语。对白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应是”一词更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含有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语意深重。

       整首诗词曲折委婉,富有层次。从惜花痛饮,知花谢“试问”卷帘人,到再次反问确信,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将惜花爱花表达得摇曳生情。

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绿肥红瘦”暗示的是一种相爱的情感,但其中蕴含了悲凉和离别的意味。下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解析。

1.描述典故和出现背景

       “绿肥红瘦”一般表示的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状态,比喻一个人在恋爱中健康饱满、相守欢乐时的样子,而经历离别或者情感困境之后变得苍白消瘦。这个词汇源自古代诗词中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被后人发展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典故。

2阐述内涵和象征意义

       “绿肥红瘦”中绿肥代表盛大和生机,红瘦则意味着凋谢和憔悴,所以这个词汇要表达的是情感中美好和不幸的两面。相爱初期的人们通常都是充满了活力和朝气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挑战,他们可能会变得消瘦,角色转换,这种状态往往表示了爱情经过了一次考验、第一次真正的变革。

3.揭示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绿肥红瘦”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朝方孝儒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表述了人事才如梦幻,可歌依然空渺茫的哀怨之情;在**和电视剧中,“绿肥红瘦”也被广泛运用来描绘角色们丰沛而又太阳底下消瘦的经历。

拓展知识:

       绿肥红瘦”指的是一种爱情状态,但与此类似,还有很多情感用词和表达方式被冠以类似的赞誉或者评价。比如,欣欣向荣和萎靡不振、快乐祥和和孤寂无助等等,这种用符号和意象进行描述的方式,已经成为诗歌、文学、影视和流行语言中的一种常见元素。

4.从人文角度分析

       “绿肥红瘦”情感状态的描述,除了展现出一种爱情中伤离别的情感之外,也表达了对生命变迁和自然逝去的哀悼。人们在感受到自己变得消瘦、萎靡不振的时候,常常会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过程。这时候需要学会面对这个状态,并努力恢复健康和信心,重新回到生命中。

5.探讨其现实意义

       “绿肥红瘦”这个词汇在现代日常用语中难以普及,因为它太过于古典,但我们可以从它所表达的情感状态当中收获一些关于爱情的启示:让恋爱成为一段美好记忆,不要把所有情感寄托在对方身上,也不要过于依赖对方的支持;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学会勇敢、自立和坚强,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美好。

6.总结

       “绿肥红瘦”是一种含义丰富、符号深刻的情感形容词,让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感情的同时,也探索着生命中的变迁和转折。虽然它在现代日常用语当中已经不太会使用,但它仍然是文学、**等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收获,在生活中保持对爱情和生命的美好状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是什么?

       ”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绿肥红瘦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为: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对“绿肥红瘦”的赏析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百度百科:绿肥红瘦

       这句耳目能详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出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

       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赏析: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应是绿肥红瘦深层意思”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