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新闻 诗词新闻

秦观满庭芳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秦观满庭芳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秦观满庭芳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1.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古诗赏析2.

秦观满庭芳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希望我能够回答您有关秦观满庭芳的问题。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回答您的问题。

1.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古诗赏析

2.《满庭芳》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

3.满庭芳秦观拼音版

4.秦观《满庭芳(赏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5.秦观《满庭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秦观满庭芳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古诗赏析

       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本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写破晓前一阵急雨,不久雨霁云散,朝霞满天,词人满怀欣悦,在这旖旎的春光里旧地重游,但见尘封楼台,草满庭阶,已非昔年繁华景象;只有燕燕差池,欲飞还住,足尖频频踢下瓣瓣落花。“舞困”句形容风来榆枝摇曳,风停树静,串串榆荚犹如酣舞已久,慵自举袂的少女;自落是说风过后榆钱轻轻坠地,悄无声息。这里摄取了两个镜头,即“燕蹴红英”和“榆钱自落”,用以突出四周环境的冷落凄寂。词人乘兴而来,不能再见到“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的场面,不禁恍有所思,若有所失,其心情是与他在《望海潮》词中所说“重来是事堪嗟”相似,只是此处并不明言,而是以客观环境作为衬托,间接地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怅惘和感喟。

        “秋千外”四句,转静为动,那出墙秋千吸引了词人的视线。荡秋千,是闺中女子爱好的游戏,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绿杨楼外出秋千”,“柳外秋千出画墙”;而苏轼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蝶恋花》)可说是和“秋千外、绿水桥平”同一机杼。小桥涨水,朱门映柳,这是墙外所见。然而使词人悄然凝思的,则是飘然而至的弹筝之声。从秋千出墙到风送筝声,由墙外古台到墙内佳人,引出种种联想,使词人心潮起伏,陷入沉思之中。

        下片通过回忆、对照,在深化词意的过程中透露词人心情的变化。“多情”两句,承上接下。“多情”两字一顿,指当年在此行乐之人和事,如今人事已非,而行乐之处宛然在目。“珠钿”两句形容车马装饰的华美,想见那时“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的情景。“渐酒空”两句追忆离别。金盏酒尽,仙境花萎,乐事难久,盛宴易散,真是“而今乐事他年泪”了,蓬瀛,即仙山蓬莱和瀛洲,借指歌伎居处。

        “豆蔻”两句,隐括杜牧《赠别》诗意,记的是以往一段恋情,豆蔻梢头,点明伊人歌伎身份:“旧恨”照应行乐处及行乐之人,又引出身世之感。屈指十年,叹息岁月如流。如今人去楼空,不胜沧桑之感,所以说是“堪惊”。从人事的堪嗟到“堪惊”,意味着伊人不知何处,往事不堪回首,词人的心情也愈趋沉重。“凭阑久”三句,以景作结。“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成明显对照;一灰暗,一明快,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由怡悦转向忧伤的感情变化。(潘君昭)

《满庭芳》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

       满庭芳秦观晓色云开春随人意,相关内容如下:

       秦观的《满庭芳》是一首表现春天景色和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感悟和情感。这首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诗人对春天的感慨。

       首先,“满庭芳”表现了春天花草繁茂、馨香四溢的景象。这里的“庭芳”意味着诗人所在的环境充满了花香,处处都是芳草花卉。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给人一种愉悦和喜悦的感受,也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气息。

       诗中“秦观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通过“晓色云开”这一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明媚和光亮。春日的阳光穿透云层,明净的天空呈现出明亮而清新的景象,与作者的心境相互辉映。诗人仿佛在这样明朗的天气下,心情也变得开朗愉悦,与春天一样美好。

       接着,“春随人意”点出了诗人对春天的体验和情感。诗中作者说“春随人意”,春天的美好愿景和人们心中所期待的春天景色相互契合,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美好愿望得以实现。这也可以被解读为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他对春天的向往与美好期待。

       总的来说,《满庭芳》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内心的愉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活力,同时也能体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情感。

满庭芳秦观拼音版

       《满庭芳》这首词的意思是: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这首词出自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

       全文具体如下;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秦观《满庭芳(赏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庭芳秦观拼音版如下:

       1、原文节选。

       yǎ yàn fēi shāng,qīng tán huī zuò,shǐ jūn gāo huì qún xián。mì yún shuāng fèng,chū pò lǚ jīn tuán。chuāng wài lú yān shì dòng。kāi píng shìyī pǐn xiāng quán。qīng táo qǐ,xiāng shēng yù chén,xuě jiàn zǐ ōu yuán。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2、翻译:

       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秋高云淡,境界空阔,楚江一片清澈。一个人乘着孤单的小船,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

作者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墓位于无锡市惠山二茅峰南麓。秦观在元丰八年中了进士,经苏轼推荐,做了太学博士。

       苏轼被贬,秦观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岭南。秦观一生仕途不顺,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被贬身处雷州的秦观年事已高,曾自做《挽词》。元符三年(1100年),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但行至滕州(今广西藤县)时去世,时年52岁。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宋词三百首》评价秦观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传世作品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秦观《满庭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满庭芳(赏梅)原文:

        庭院余寒,帘栊清晓,东风初破丹苞。相逢未识,错认是夭桃。休道寒香波较晚,芳丛里、便觉孤高。凭阑久,巡檐索笑,冷蕊向青袍。扬州,春兴动,主人情重,招集吟豪。信冰姿潇洒,趣在 *** 。脉脉此情谁会,和羹事、且付香醪。归来后,湖头月淡,伫立看烟涛。 诗词作品:满庭芳(赏梅) 诗词作者: 宋代 秦观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赏析 这首词铺写男女恋人离别时的哀愁之情,以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怀。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后,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此句何解

       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山抹微云翻译及注释

        翻译 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著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注释 1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2连:一作「黏」。3谯门:城门。4引:举。尊:酒杯。5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6烟霭(ǎi):指云雾。7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8谩(man):徒然。薄幸:薄情。

满庭芳·山抹微云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籐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满庭芳·山抹微云评析

        周汝昌

        有不少词调,开头两句八个字,便是一副工致美妙的对联。 宋代 名家,大抵皆向此等处见工夫,逞文采。诸如「作冷欺花,将烟困柳」。「叠鼓夜寒,垂灯春浅」……一时也举他不尽。这好比名角出台,绣帘揭处,一个亮相,丰采精神,能把全场「笼罩」住。试看那「欺」字「困」字,「叠」字「垂」字……词人的慧性灵心、情肠意匠,早已颖秀葩呈,动人心目。

        然而,要论个中高手,我意终推秦郎。比如他的笔下「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何等神笔!至于这首<满庭芳)的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更是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出场,便博得满堂碰头彩,掌声雷动——真好看煞人!

        这两句端的好在何处?

        大家先就看上了那「抹」字。好一个「山抹微云」!「抹」得奇,新鲜,别有意趣!

        「抹」又为何便如此新奇别致,博得喝采呢?

        须看他字用得妙,有人说是文也而通画理。

        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所以,唐德宗在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煞是痛快)!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罗虬写的「一抹浓红傍脸斜」,老杜说的「晓妆随手抹」,都是佳例,其实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如此说来,秦郎所指,原即山掩微云,应无误会。

        但是如果他写下酌真是「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无多了。学词者宜向此处细心体味,同是这位词人,他在一首诗中却说:「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同样成为名句。看来,他确实是有意地运用绘画的笔法而将它写入了诗词,人说他「通画理」,可增一层印证。他善用「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只单看此词开头四个字,宛然一幅「横云断岭」图。

        出句如彼,且看他对句用何字相敌?他道是:「天连衰草。」

        于此,便有人嫌这「连」字太平易了,觉得还要「特殊」一点才好。想来想去,想出一个「黏」字来。想起「黏」字来的人,起码是 南宋 人了,他自以为这样才「炼字」警策。大家见他如此写天际四垂,远与地平相「接」,好像「黏合」了一样,用心选辞,都不同俗常,果然也是值得击节赞赏!

        我却不敢苟同这个对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盖少游时当 北宋 ,那期间,词的风格还是大方家数一派路子,尚五十分刁钻古怪的炼字法。再者,上文已然着重说明:秦郎所以选用「抹」并且用得好,全在用画人词,看似精巧,实亦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他断不肯为了「敌」那个「抹」字,苦思焦虑,最后认上一个「黏」,以为「独得之秘」——那就是自从 南宋 才有的词风,时代特征是不能错乱的。「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显得太穿凿;太用力,——也就显得太吃力。艺术是不以此等为最高境界的。况且,「黏」也与我们的民族画理不相贴切,我们的诗人赋手,可以写出「野旷天低」,「水天相接」。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视学;但他们还不致也不肯用一个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这样的「修辞格」,因为画里没有这样的概念。这其间的分际,是需要仔细审辨体会的:大抵在选字工夫上,北 宋词 人宁肯失之「出」,而南 宋词 人则有意失之「人」。后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专门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工夫;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认看秦郎,那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满庭芳·山抹微云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认为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岁暮,创作地点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所写的是作者与越地一位歌伎的恋情;而沈祖棻《 宋词 赏析》以为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贬离秘书省之际。 诗词作品:满庭芳·山抹微云 诗词作者: 宋代 秦观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惜别、写景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鸭数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 《满庭芳》 秦观《满庭芳》赏析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只须着重讲解赏析它的上半阕,后半无须婆婆妈妈,逐句饶舌,那样转为乏味.万事不必“平均对待”,艺术更是如此.倘昧此理,又岂止笨伯之讥而已.如今只有两点该当一说:

       一是青楼薄幸.尽人皆知,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场一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甚,愤甚,亦谑甚矣!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人之识度,不亦远乎.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少游有一首《梦扬州》,其中正也说是“离情正乱,频梦扬州”,是追忆“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忘却此义,讲讲“写景”“炼字”,以为即是懂了少游词,所失不亦多乎哉.

       二是结尾.好一个“高城望断”.“望断”二字是我从一开头就讲了的那个道理,词的上片整个没有离开这两个字.到煞拍处,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颊上三毫,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有微云——到“纷纷烟霭”(渐重渐晚)——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为紊,而惜别停杯,留连难舍,维舟不发……也就尽在“不写而写”之中了.

       出自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qiáo门:即鼓楼,建在城上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苏轼曾经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全文: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前期写离愁的名篇是《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词写同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正如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所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当时,秦观的诗词创作已蜚声文坛,但政治上却未得进展。词中“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就含有这种感慨。不过,贯穿全词的基调却是伤别,“身世之感”并不十分突出。

       开篇三句写别时景物,是所见所闻,一向为人所乐道。作者大处着眼,细处落墨。“山抹”与“天粘”两句,炼词铸句,极见功力。“抹”字新颖而且别致,向远处即将离别登程的路途眺望,那一片片微云仿佛被什么人涂抹到山峰上一样。这一幅画面看似恬静,其实饱含动感,因为“抹”是需要施动者的,一般用于绘画。“粘”字也是如此,极目所至的天边与衰草胶着在一起,静止的画面中也隐含着动作。“抹”与“粘”两字生动描画出“微云”和“衰草”的神态,写出了季节与黄昏的特点,动中有静,词人此刻的离情也有了“抹”与“粘”的效果,摔脱不了。于是,见闻的景物就与恋恋不舍的离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烘托出词人放眼远方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感。“画角声断”一句,以凄厉的音响扣击着词人的心灵。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肠断!角声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烘托苍凉和伤感的情景,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陆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等等。所以,在词人听来,这角声无疑是在吹奏惜别的哀音。“谯门”,即“醮楼”,是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高楼,用来了望敌情。这就把全词引入分别的具体地点。这三句在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并获得很大的成功。短短十四字内,既交待了季节,时间,气候特点,又写出了远景、近景,同时还从画面、色彩与音响诸方面烘托气氛。所以,开篇三句,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抹”、“粘”二字妥贴工巧而了事。

       中间五句,写正待航船将要出发之际,作者热恋的歌女匆匆赶来送别。但这一过程却全是虚写,作者只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两句匆匆交待过去。送行免不了要设宴饯别,这情景与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柳永直接点明了“无绪”,秦观则写得更加含蓄而已。同样,在“共引离尊”时,免不了要回忆往事,但作者也只用“空回首,烟霭纷纷”两句敷衍过去,而并未加任何具体说明。此地一别,往事如烟,回首有茫然之慨。然而,正是这种写法,才深一层地表现出作者对“蓬莱旧事”难以忘情。“旧事”,“烟霭”般朦胧纷扰,理不出什么端绪,又梦境一般轻柔空幻,仿佛不曾实际发生过似的。而无情的离别却确确实实摆在面前。此刻,他们几乎不敢相互凝视,只得把视线移向远处,遥望天际:只见斜阳照射几点寒鸦,闪光的河水紧绕着孤零零的荒村。“斜阳外”三句即景生情,联想断肠人在天涯之苦况,却以景语出之,不予说破。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寒鸦”与“孤村”,都是极其渺小的存在。那么,在茫茫人海之中,游人和客子不同样是渺小而又孤单的么?上片结尾三句虽用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诗意,但因作者把整齐的五言改成参差错落的词的语言,加之与伤秋伤别之情交织在一起,并与开篇三句相呼应,这就使它成为全词有机的组成部分。状深秋晚景,如在目前;渲染离情别绪,感同身受。正如《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中引晁补之评这几句词时所说的:“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下片用“销魂”二字暗点别情,申明一篇题旨。江淹在《恨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销魂”二字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作者用两个细节和两个动作,对此做了形象的说明。解下贴身佩带的“香囊”赠送离人,暗示两人之间的呢喃儿女私情。“轻”字又暗示分别的轻易,由此引出下句。这里用杜牧诗意,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这两句一方面写自己负人之深,同时还反映出词人功名失意、不得不奔波离别的怨恨。所以,这场离别实在并非因自己“薄幸”,下面由此补足一句:“此去何时见也”。毫无疑问,这是对“薄幸”的一种否定。另方面,这又是明知故问,双方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此地一别,相会无期。下文很自然地用“襟袖上空惹啼痕”对此作了回答。这一段里有若干次感情的起伏,而每一次起伏都渗透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慨。最后三句用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诗意,以景结情。“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是船行江中之所见,并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开篇两句相呼应,又见离别之速。最终完满表达出作者别后的凄凉处境与依依难舍之情。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名篇,曾得到苏轼的赞赏。他一面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另方面又批评这首词的基调过分低沉。说他:“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对秦观学柳永有所不满。秦观分辩说:“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见《词林纪事》引《高斋诗话》)其实,秦观词虽受柳永影响,但秦观毕竟是一个纯情的词人,是艺术上有独创性的词人。就这首词而言,作者激情澎湃,而气度却沉着安详,从容不迫;遣词造句,意新语工,但又寓工丽于自然,婉转而又含蓄,与柳永词风有明显差别。《铁围山丛谈》卷四载:秦观女婿范温在某贵人宴席间默默无闻,酒宴间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问“此郎何人也?”范温自答说:“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这可以说明这首词在当时流传的普遍性。

       好了,关于“秦观满庭芳”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秦观满庭芳”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