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陶庵梦忆作者_陶庵梦忆作者是谁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陶庵梦忆作者_陶庵梦忆作者是谁       作为陶庵梦忆作者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1.陶奄梦忆和湖心亭看雪分别表现出张岱怎样的品性2

陶庵梦忆作者_陶庵梦忆作者是谁

       作为陶庵梦忆作者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陶奄梦忆和湖心亭看雪分别表现出张岱怎样的品性

2.张岱陶庵梦忆翻译和原文

3.陶庵梦忆序的作者简介

4.陶庵梦忆的作品赏析

5.淘眼梦记文言文

6.张岱的陶庵梦忆不是断章取义这成语恰当吗

陶庵梦忆作者_陶庵梦忆作者是谁

陶奄梦忆和湖心亭看雪分别表现出张岱怎样的品性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时代风雨飘摇的产物,是张岱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张岱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既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又让我们体味到了世俗中的种种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它所包含的丰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对奇花异卉的生动描述,对江南风情的如实记录,对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精妙评论等等,无不充满着乐趣和知识。这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张岱陶庵梦忆翻译和原文

       明张岱《陶庵梦忆》描述了当时戏曲活动的情况。如有关演员训练是“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的,既要学乐器懂音乐,还要学习歌舞,由于全面的素质训练,演员表演相当动人:“西施歌舞,对舞者五人,长袖缓带,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弱如秋药,女官内侍,执扇葆璇盖、金莲、宝炬、纨扇、宫灯。二十余人,光焰荧煌,锦绣纷迭,见者错愕。”文中所述,可能是明传奇《浣纱记》中西施歌舞场面。可见,戏曲中的舞蹈表演十分动人,女子舞蹈显示出传统舞蹈的风韵,如长袖旋绕,身肢柔软等,如果没有较好的形体训练,是难以达到的。另外,群众场面于旁陪衬,金莲宫灯,纨扇宝炬,营造出动人的气氛。

       狮子舞木雕拓片

       张岱还描述了当时的官僚阮大钺家庭戏班的演出情况:“阮圆海(阮大钺)家优,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与他班孟浪不同,然其所打院本又皆主人自制。笔笔勾勒,苦心尽出。……余在其家看《十错认》《摩尼珠》《燕子》三剧,其串架斗笋,插科打诨,意色眼目,主人细细与之讲明,知其意味,知其指归,故咬嚼吞吐,寻味不尽。至于《十错认》之龙灯,之紫姑;《摩尼珠》之走解,之猴戏;《燕子》之飞燕,之舞象,之波斯进宝,纸扎装束,无不尽情刻画,故其出色也愈甚……”

陶庵梦忆序的作者简介

       张岱陶庵梦忆翻译和原文如下:

       《陶庵梦忆》原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__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_,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_,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译文

       陶庵因国破家亡,没有归宿之处,他披头散发进入山中,令人惊异地变成了一个野人。亲戚朋友看到我,那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惊惶得几乎窒息,似乎不敢与我接近。我写了悼念自己的一首诗,屡次想轻生,因《石匮书》未完成,还苟活在人间。然而瓮中的米屡次用尽,不能生火做饭,才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竟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饥饿以后,我喜欢写点文章。就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一样的高贵人家,很是享受了一番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斗笠回报头颅,用草鞋回报脚跟,这是报应过去的簪缨穿履。用衲衣回报皮裘,用麻布回报细葛,这是报应过去的着暖穿轻。用豆叶回报肉食,用粗粮回报精米,这就是报应过去的美味佳肴。用草席回报床褥,用石块回报枕头,这就是报应过去的温暖柔软。用绳枢回报门轴,用破瓮回报轩窗,这就是报应过去的高爽干燥。用烟熏回报眼睛,用粪臭回报鼻子,这就是报应过去的芳香艳丽。用路途回报双脚,用背囊回报肩膀,这就是报应过去的车马随从。以前的各种罪状,从今天的各种因果报应中看到。

       我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清明纯静的心境刚刚恢复,于是回想我自己的一生,繁华奢靡,转眼之间都成乌有,五十年来,那全都成为一场梦。现在正当黍米饭熟黄粱梦断,车过蚁穴南柯梦醒,这种日子该作怎样的忍受。遥想往事,想到就写下它,拿到佛前,一桩桩地忏悔。所写的事,不以年月为序,与年谱相异;不分门别类,与《志林》有别。偶尔拿出一则,好像重游先前的小路,如同遇见过去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自己反而因此高兴,真可说是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

       以前西陵有一个挑夫替人担酒,行走时不慎跌倒摔破酒瓮,想想无法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就好了!”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正去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自己咬着自己的手臂说:“莫不是做梦吧?”一样是梦而已,一个唯恐它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它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我现在大梦将醒,还在从事雕虫小技,这是又一次在说梦话。于是叹息从事智慧事业的文人,好名之心难以改变,正如邯郸梦醒,更漏已尽晨钟已鸣,卢生临终上疏,还想着摹拓二王的书法,来流传后世,那一点好名的根性,已经坚固如同佛家舍利,虽劫火猛烈,还烧它不掉。

陶庵梦忆的作品赏析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淘眼梦记文言文

        内容赏析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时代风雨飘摇的产物,是张岱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张岱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既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又让我们体味到了世俗中的种种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它所包含的丰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对奇花异卉的生动描述,对江南风情的如实记录,对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精妙评论等等,无不充满着乐趣和知识。这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纵览《陶庵梦忆》8卷127篇,所写多是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览胜、山川景物、风俗人情和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其中超过一半描写的都是民俗节庆、民间游乐、市井众生、戏剧和茶食方物等。笔下人物有文艺界的名流,但更多的是活跃在城市里的商人、说书先生、手工艺者、花匠甚至艺妓、优伶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人物,可谓是一部俗世散文集。然而书中虽多俗人俗事,读来却不觉其俗,反有超然出尘的雅韵,更为难得的是张岱散文的诗意并不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是有着丰厚的底蕴,甚至是他坚守人格的精神力量,可谓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行文立意

       《陶庵梦忆》的立意无疑是对昔日生活的伤悼。明王朝大厦已倾,以中原汉族为中心的王朝统治权力沦人异族股掌,这是明王朝清高自守的士大夫们的噩梦,这种感情在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便表现为感怀故国的思绪:“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救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文章以急促的节奏记述了戊寅孝陵升腾黑气和壬午间朱成国等修陵摧毁地脉王气之事,盛世铺就的陵寝成为了作者笔下见证王朝衰亡的目击者,张岱本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以亲历者的姿态回首了王朝的苍茫往事,在笔端悠意挥毫,平淡之间凝聚了作者的黍离麦秀之感。

       《陶庵梦忆》通过刻画作者人生的回忆,表达了封建士大夫内心情感世界,反映出审美格局,影响至今。“俗趣”既是《陶庵梦忆》审美之核心,同时也是明朝晚期社会的真实写照。人类本质上向往自由、快乐、自然、平和、真实。其审美观映射出明朝晚期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调川。

       题材方面,《陶庵梦忆》是一个晚明文化世俗历史,充满作者对生活品位独到见解。题材涉及民俗风味、奇人异事、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等内容,波及生活各方面。八卷之中,内容丰富、题材层叠:“工艺古迹、茶楼舞榭,歌馆酒肆,阅武迎神,养鸟斗鸡、放灯打猎,山水风景、说书演戏、文物书画”等世俗民情。作者置身其中,乐小思返。张岱喜好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抒发人生之情趣。其小品文表现出“自然纯朴”之力量。

       作者用自然的角度描写世俗正如在《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中描写扬州清明的盛况: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小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蹦蹄;茂林清诞,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莺,老僧因果,警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裨滕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语言风格

       作者用热情飞扬的语言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突出表现张岱小品之特性。本书中写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部分。传统散文一般讲述是大人物,如英雄豪杰、土侯将相、文人墨客等,但很少有小人物。而《陶庵梦忆》中描述的都是小人物,有戏子、妓女、帮闲、牙婆,还有街头卖艺之人等等。作者所选人物各有其特点。如“口角波俏,眼目流利,服饰恬美”的柳敬亭,说书时“缓缓之言,抑扬顿挫,合情合理,切筋入骨”。作者“本真追趣”,以技艺描写对象,且体现审美意识和新的价值观。作者打破了世俗等级的传统观念,追求真善美,因此,生命体验深刻,各色人均能洞察。

       如他描写了善于雕刻的雕刻家淮仲谦,在小品文《淮仲谦雕刻》中这样写道:南京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小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小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问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小属,虽势劫之、利吱之,终小可得。

       雕刻家淮仲谦虽然技艺高超,但是却一贫如洗。他小追名逐利,一生中坚持做人原则,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却很有名气。作者在文中对这位才品双全的普通市民大加赞赏,其实这也表达了作者本身的人格追求。

       从以上对《陶庵梦忆》的分析,可以看出张岱对生活包括生命的自然、本真的审美倾向。他跳出了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把世俗的生活素材写入文章之中。此新散文写作的特点是当时的一大趋势。张岱崇尚自然,艺术创作中小拘于传统的“道统”观念,强调真实自然的生活样态和人的生命价值,崇尚个性和真善美。 中文研究(语文教育)硕士江舒琳在《从《陶庵梦忆》探究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中写到:《陶庵梦忆》既是一部自传,也是晚明社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透过作者细致的笔触,晚明时期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可谓张岱在小品文方面书写的独特的“史书”。

张岱的陶庵梦忆不是断章取义这成语恰当吗

       1. 文言文翻译张岱的陶庵梦忆,闰元宵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这是一篇韵文,类似于骈文,很难翻译,尤其难于直译,试译如下,并附有词语解释:张岱《陶庵梦忆》(卷八)闰元宵 原文 崇祯庚辰闰正月,与越中父老约重张五夜灯,余作张灯致语曰:“两逢元正,岁成闰于摄提之辰;再值孟陬,天假人以闲暇之月。

        《春秋传》详记二百四十二年事,春王正月,孔子未得重书;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乾德五年,宋祖犹烦钦赐。兹闰正月者,三生奇遇,何幸今日而当场;百岁难逢,须效古人而秉烛。

        况吾大越,蓬莱福地,宛委洞天。大江以东,民皆安堵;遵海而北,水不扬波。

        含哺嬉兮,共乐太平之世界;重译至者,皆言中国有圣人。千百国来朝,白雉之陈无算;十三年于兹,黄耇之说有征。

        乐圣衔杯,宜纵饮屠苏之酒;较书分火,应暂辍太乙之藜。前此元宵,竟因雪妒,天亦知点缀丰年;后来灯夕,欲与月期,人不可蹉跎胜事。

       

        六警山立,只说飞来东武,使鸡犬不惊;百兽室悬,毋曰下守海澨,唯鱼鳖是见。笙箫聒地,竹椽出自柯亭;花草盈街,禊帖携来兰渚。

        士女潮涌,撼动蠡城;车马雷殷,唤醒龙屿。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且科际辰年,为龙为光,两榜必征双首。

        莫轻此五夜之乐,眼望何时?试问那百年之人,躬逢几次?敢祈同志,勿负良宵。敬藉赫蹄,喧传口号。”

        注释1、摄提之辰:星名。属亢宿,共六星。

        位于大角星两侧,左三星曰左摄提,右三星曰右摄提。一说即“摄提格”的省称。

        《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太岁在寅曰摄提格。”

        《后汉书·张纯传》:“今摄提之岁,仓龙甲寅,德在东宫。”唐无名氏《冥音录》:“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

        2、孟陬: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为孟春月,故称。

        《楚辞·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孟,始也。

        贞,正也。于,於也。

        正月为陬。”3、春王:指正月。

        按《春秋》体例,鲁十二公之元年均应书“春王正月公即位”,有些地方因故不书“正月”二字,后遂以“春王”指代正月。《春秋·定公元年》:“元年春王。”

        杜预注:“公之始年不书正月,公即位在六月故。”4、大越:即越。

        称大是表敬。5、宛委:即宛委山。

        传说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因以借喻书文之珍贵难得。如清阮元所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意于此。

        6、大江:即长江。7、安堵:犹安居。

        8、遵海:沿着海岸。9、含哺:口衔食物。

        形容人民生活安乐。《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10、嬉兮:指文恬武嬉,即社会安定。兮,语气词。

        11、重译:旧指南方荒远之地。12、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

        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13、无算:不计其数。

        极言其多。14、黄耇(gǒu):指年老的人。

        15、有征:有依据。16、乐(lè)圣:谓乐逢圣世。

        17、衔杯:口含酒杯。多指饮酒。

        18、屠苏之酒:亦作“屠酥”。药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19、较书:即校书。较,通“校”,校订、校勘。

        这里指读书。20、分火:指祭祀先祖。

        “分火” 在闽南话里叫“题公妈”,也就是将祖先分灵到自己家中供奉。分火有其仪式规则,应该如法如仪。

        21、太乙之藜:即吹藜,或曰太乙吹藜火、太乙真人夜伴、太乙青藜光、汗简雠天禄、太乙燃藜、太乙藜辉、然藜、藜光、青藜等。《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刘向):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

        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

        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

        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

        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22、蹉跎:虚度光阴。

        这里指浪费;错过。23、胜事:美好的事情。

        24、六警:指警示、神示之意。25、山立: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动。

        这里指不摇动。26、东武:即“东武吟行”的省称。

        《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李善注:“魏武帝乐府有《东武吟》,曹植有《太山梁甫吟》。

        左思《齐都赋》注曰:‘《东武》、《太山》皆齐之土风谣歌,讴吟之曲名也。’”东武吟行:乐府楚调曲名。

        一说为齐弦歌讴吟之曲名。东武,齐地名。

        晋陆机、南朝宋鲍照、梁沈约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咏叹人生短促,荣华易逝。

        27、室悬:即室如悬罄。指室中空无所有。

        比喻一贫如洗。28、海澨:海滨。

        29、唯鱼鳖是见:宾语前置句,即“见鱼鳖”。“唯……是”辅助表示宾语前置。

        30、聒地:声音动地。31、竹椽:竹制的安在檩条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椽子。

        32、柯亭:古地名。又名高迁亭。

        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以产良竹著名。

        33、禊帖:《兰亭序》帖的别称。晋。

2. 陶庵梦忆序的文言文知识点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3. 游沙湖记 文言文翻译

        一、白话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二、作品原文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又名《游兰溪》,作者当时四十七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知湖州,谏议大夫李定国。御史何大正上奏,诬他作诗文谤刺当朝,因而被下狱,当年十二月出狱,责受黄州团练副使,空挂虚名。当时作者打算在沙湖买田未成,去相田时认识了医生庞安常,因而创作了这篇作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百度百科—游沙湖

        百度百科—苏轼

4. 陶庵梦忆序的文言文知识点

        1、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

        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

        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

        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2、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

        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5. 寻2篇古文翻译 狱中杂记 和 陶庵梦忆序

        狱中杂记(下面是全文翻译 有些长 呵呵)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呵。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

        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

        而狱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

        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尿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

        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

        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史、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史、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来。

        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

        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做为标本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

        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

        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或者说:“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县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

        又有个姓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

        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一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

        负责捆绑犯人的也是这样,(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他的筋骨。每年秋天集中处决犯人时,勾着姓名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囚犯的十分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行刑的西市去等待命令。

        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了性命,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我曾经找一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宽容宽容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行吗?”回答说:“。

6. 求十篇短古文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洞仙歌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7. 浴雪龙山古文翻译 急~~~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

        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人)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和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

        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张岱的陶庵梦忆不是断章取义 其中的断章取义用不恰当。

       原因:改成 张岱的陶庵梦忆不是胡编乱造 更恰当。

       关于张岱《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汉民族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成语断章取义的解释:

       [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胡编乱造解释:

       说话没有事实依据、不合情理,是随口编的,瞎说的。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陶庵梦忆作者”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