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简单的唐诗三百首_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容易背下来的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简单的唐诗三百首_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容易背下来的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简单的唐诗三百首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简单的唐诗三百首的问题我

简单的唐诗三百首_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容易背下来的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简单的唐诗三百首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简单的唐诗三百首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幼儿唐诗100首中简单必学的10首 注释版

2.唐诗三百首的诗

3.初中生比背古诗词最简单的20首急用

4.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5.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五首

简单的唐诗三百首_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容易背下来的

幼儿唐诗100首中简单必学的10首 注释版

       唐诗三百首是最为璀璨的文化宝物,不过却不一定都适合给宝宝作为启蒙的读物,后来专家们挑出了100首较为适合的唐诗作为幼儿的启蒙。不过,真正简单且必读的却只有10首。在这里我们就将幼儿唐诗100首中这简单必学的10首罗列出来,并加上了注释,以供家长参考。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尽:消失,看不见。穷:尽头,最远方。

        2、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改:改变,变化 。 鬓毛:耳边的头发。

        3、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妆成:打扮起来。

       4、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疑:看起来像。霜:天气冷时结的薄冰,呈白色。

        5、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江:长江。 青:青翠的颜色 归:返回故乡。

        6、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晓:天亮了

       7、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驱车:驾驶小车。

        8、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取次:依照顺序。

        9、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日:太阳。

        10、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借问:有礼貌的问。 牧童:放牧的孩童。

唐诗三百首的诗

       1、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释义: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3、相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释义: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4、咏鹅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释义: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5、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原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6、黄鹤楼

       朝代:宋代

       作者: 崔颢

       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7、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 ?王维

       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释义: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8、悯农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绅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9、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 孟郊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0、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牧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1、登鹳雀楼

       朝代:唐代

       作者: 王之涣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2、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牧

       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释义: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3、寒食

       朝代:唐代

       作者: 韩翃

       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释义: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15、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释义: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着,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6、赠汪伦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7、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8、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代作者: 李白

       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19、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释义: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20、清平调·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释义: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21、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甫

       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2、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甫

       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释义: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23、望岳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24、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 杜甫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25、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 孟浩然

       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释义: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26、归园田居·其三

       朝代:魏晋南北朝

       作者: 陶渊明

       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释义: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7、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释义: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8、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释义: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29、花非花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原文: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释义: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30、白云泉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原文: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释义: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初中生比背古诗词最简单的20首急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将进酒·君不见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 王维[朝代]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春望

       [作者] 杜甫[朝代]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 >>

       静夜思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王维[朝代]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百度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

       江雪

       [作者] 柳宗元[朝代]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夜雨寄北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 李白[朝代]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 张继[朝代] 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黄鹤楼

       [作者] 崔颢[朝代]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

       登鹳雀楼

       [作者] 王之涣[朝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

       春晓

       [作者] 孟浩然[朝代]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 王昌龄[朝代]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泊秦淮

       [作者] 杜牧[朝代]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锦瑟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

       嫦娥

       [作者] 李商隐[朝代] 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滁州西涧

       [作者] 韦应物[朝代]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山居秋暝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 贺知章 [朝代]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望岳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 >>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 王翰 [朝代]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相思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过故人庄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 >>

       游子吟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 王之涣 [朝代]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

       秋夕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竹里馆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 张九龄 [朝代]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 >>

       乌衣巷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登高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

       次北固山下

       [作者] 王湾 [朝代]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 >>

       送友人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 >>

       鹿柴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宿建德江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 >>

       金缕衣

       [作者] 无名氏 [朝代] 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行路难·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

       登幽州台歌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 常建 [朝代]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 >>

       月夜忆舍弟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 >>

       月夜 / 夜月

       [作者] 刘方平 [朝代] 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问刘十九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蜀相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

       赤壁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清平调·其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

       蜀道难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

       渡荆门送别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 >>

       逢入京使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琵琶行 / 琵琶引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作者] 卢纶 [朝代] 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终南别业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朝代]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

       送灵澈上人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八阵图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贾生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渡汉江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

       登岳阳楼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 >>

       旅夜书怀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 >>

       关山月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

       行路难·其二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 >>

       杂诗三首·其二

       [作者] 王维 [朝代] 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请采纳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 《绝句》(其三)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 《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0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 《悯农》(其二)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0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 《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 《示儿》 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 《四时田园杂兴》(一) 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 《四时田园杂兴》(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59 《小池》 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 《春日》 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64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66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8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五首

        #婴幼儿# 导语学习唐诗宋词可以增强宝宝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下面是 分享的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2.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ji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3.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4.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5.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能力训练# 导语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下面是 分享的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五首。欢迎阅读参考!

       1.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2.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

       八阵图

        杜甫〔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做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 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3.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4.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5.儿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精选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好了,今天关于“简单的唐诗三百首”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简单的唐诗三百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