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古诗《长亭送别》_古诗《长亭送别》原文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古诗《长亭送别》_古诗《长亭送别》原文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古诗《长亭送别》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古诗《长

古诗《长亭送别》_古诗《长亭送别》原文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古诗《长亭送别》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古诗《长亭送别》的问题。

1.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2.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点点滴滴,尽是离人泪”。这句是出自哪首古诗词?

4.长亭送别中二煞化用了谁的诗句

5.“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引用了哪些诗句

6.关于长亭短亭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

古诗《长亭送别》_古诗《长亭送别》原文

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境内。渭城在长安附近。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当时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之间也经常有政治上的交涉,军事上的冲突,因此,往来道途的人很多,而在当时,两地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亲友到这种辽远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人们自然会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别之情,如这首诗所写的。 从诗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离家作客,而是已经游宦长安,这一次,又奉使到更远的西安去。王维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从长安出发,王维送到渭城,置酒饯别,诗即从渭城风物写起。 前两句布景。地是渭城,时是早上,细雨濛濛,沾湿了微细的城土。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古人送别,都要折柳为赠,所以柳色青青,见之不免触目惊心。朝雨画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离别之情,只写景物,而别情已有丰富的暗示。 后两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虽然远送,势难再留,这时,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劝元二再饮一杯,再待一会而已。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恋、关切呢?因为元二一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象自己这样的知心朋友了,何况他还越走越远,要到安西呢?从此以后举目无亲,还是在故人面前多饮一杯吧。只这廖廖十四个字,就将好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抒写无余。言简意赅,语浅情深,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

       赏析: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4、《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4、《西厢记·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赏析:《长亭送别》这折戏充分表现了一对恋人被迫分离时内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内心独白中表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对立,戏剧冲突在一种独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发展。  莺莺的唱词,体现了她大胆反抗而又温顺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命运。作为一个相国**,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现得含蓄深沉,她不仅不能有越礼的行为,同时在情人离别时因有母亲在身边也不能畅抒情怀,这就显示出她性格中温顺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仅有离愁别恨,而且包含着怕将来被遗弃的隐忧。  《长亭送别》充分表现出《西厢记》作为一部抒情诗剧的艺术特色。开头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和意境,运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写情,情景交融,构成凄清哀婉的诗的艺术境界。下面《滚绣球》一曲,则以主观的情感去驱遣客观的景物,既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亦雅亦俗,既华美典丽又通俗生动。夸张、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是极夸张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实动人。《三煞》中从笑和哭、喜和悲、暖和寒构成的鲜明对比里,强烈地表现出人物孤寂难耐的离愁别恨。而整折戏里,从头到尾处处点染的西风黄叶、衰柳长堤等种种凄清的物象,使整个环境和背景弥漫着一种悲凉的气氛,与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为一体,增强了戏剧语言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5、《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6、《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7、《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赏析:又是精美的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纤手捧来,这份殷勤,公子便是不胜酒力,也无以推却了。为了佳人的良情柔意,今宵一准拚他个醉颜酡红。 佳人自然也有以相报:只见她翩翩起舞于杨柳楼头,只闻她的清歌起于桃花扇底、缥缈于晚风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终不空,她也舞到月下楼头、直歌至风儿消歇! 若不是佳人这番多情、风流的公子又怎来得这般佳句:月儿不是自落,倒似是在低窥她的舞姿;风儿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静听她的娇音。 不过,毕竟是家道中落后感伤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悦公子,公子怜佳人的旖旎情事,他却总爱放在漫长的别后去追忆,在一盏孤悄的以内灯之下、在相对如梦寐的惊疑惝恍之中……

       8、《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这首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霄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 “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9、《送别》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1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以对偶句写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你看,送别已至城外,主客两人却仍难舍难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可是现在,两人却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恋万分?“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飘飞,古人常用以比喻飘流无定的游子。“一为别”就成“孤蓬”,实为感伤;而“孤蓬”之“征”遥遥“万里”,连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可见朋友此去,并不是有了什么归宿,而只是去寻找归宿。如此别离,怎不令人心酸?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颈联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通过“浮云”与“落日”表现“为别”时双方的心理活动。朋友即将告别远游他方,行踪如浮云飘游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到游子的心境。而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想到同友人的分别已是不可再拖,更是万分留恋!“游子”之“意”及“故人”之“情”虽未明言,却可由特定景物“浮云”、“落日”引发联想,手法委实高明。 尾联写离别时的场景。惜别已到“落日”,万般无奈,这才“挥手自兹去”。“挥手”既指分别双方各自挥手,珍重道别,也指诗人伫立原地,深情凝望,长久挥手,以示难舍之情。“兹”近接“落日”,指“此时”;遥承首联,指“此地”。“萧萧班马鸣”一句,实际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中出现的青山白水,使人联想到朋友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构思极为新颖。

       1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关于长亭的意象的诗句

       《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属于词,是以七绝古诗形式写成的。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独立体裁,常为以诗般的语言表达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强调音乐性和意境的美感。七绝古诗是词的一种常见形式,以四句七字的结构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是中国古代词歌的重要部分。

       《西厢记》是元代马致远所作的长篇小说,通篇共四十回,约十万余字。全书有高妙的艺术成就,是明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西厢记》以元末明初南宋高宗时期为背景,刻画了一对青年男女悲壮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张生、莺儿,是中国小说中具有鲜明个性和浓郁人生色彩的形象。

       全书构思妙巧,故事曲折动人,文笔清丽深婉,富有抒情色彩。其中穿插大量诗词和曲调,成为元代当时的社交和文化娱乐艺术。《西厢记》反映了元朝以来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西厢记》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点点滴滴,尽是离人泪”。这句是出自哪首古诗词?

       1.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2.分析古典诗词中长亭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3.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5.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鹃,蝉,柳,芳草,长亭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3)梅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4)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

        5)梧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6)杜鹃

        更漏子(宋·赵长卿)

        日彤彤

        风荡荡

        帘外柳花飞扬

        红有限

        绿无穷

        雨晴芳径中

        肠寸结

        萦离别

        还是去年时节

        春暮也

        子归啼

        伤春三月时

        7)蝉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8)柳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芳草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10)长亭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关诗词 请在己所给链接上查寻 须注意辨别有些错字

6.长亭是什么意象

        《长亭送别》的意象分析《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 花间美人” 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

        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 造就了王实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长亭送别》的意象美,美则如斯:1.经典性。当代社会推崇时尚, 酷爱流行, 但流行时尚的东西易如昙花一现, 稍纵即逝, 传统经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寻味, 永开不败。

        美丽多情的崔莺莺不得不屈从于顽固的老母亲, 于郊外长亭送别自己的心上人张珙。此时此刻多少离愁别恨涌上心头, 可作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无泪, 欲喊只能无声。

        王实甫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的经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化用于崔莺莺所唱的曲词, 以利于女主公委婉地抒情达意。全文多处化用古典诗词, 如“ 碧云天, 黄花地” 化用于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 黄叶地”;“未饮心先醉”脱化于柳永之《诉衷情近》“ 未饮心如醉”;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语出苏轼词《满庭芳》;“ 伯劳东去燕西归”, 源于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作为一名高明的工匠,王实甫妙笔熔炼古典诗词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与“ 生” 俱来的优美意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端正好》一曲中“ 碧云天, 黄花地” 不就是描绘了一种秋景凄凉的意境? 所以它特别能烘托那种凄冷萧条的送别氛围, 处于送别之境的崔莺莺自然就会触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张生传达其柔情蜜意。曲词唱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例子在《长亭送别》中比比皆是。

        《长亭送别》短短一折戏,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达30 多种, 且它们皆为经典之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红叶、柳枝、疏林、野草、夕阳、古道、伯劳、燕子.. 这些意象在中国传统诗词曲文赋中无数次地被文学家们用以传情达意, 造境设势,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复沿用于现当代歌曲中。

        如《城南旧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 几句歌词中就包含着长亭、芳草、夕阳、古道、青山如此多的传统意象。 2.联想性。

        联想的作用在于将某种事物扩展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意象的联想性无形之中扩展了意象内涵的丰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诗词的表现力,加强曲牌的抒情性。

        联想性源于经典性,经典的意象一直喜为文人骚客所运用,这些传统的意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其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 《长亭送别》像“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这样包含富于经典性和联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丛的野花, 美似弥布夜空的星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端正好》)”, 几句曲词就运用了五个经典的意象。

        一时间, 它们的联想性也可以使我们的脑中顿时“ 凑聚” 许多相关的诗句, “ 黄花” 不是可以触动我们的情思, 联想到易安居士的“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西风”又令我想及潇湘妃子林黛玉《咏海棠》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 两种意象竟还同时出现于李清照之“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红叶”自然可以让我们的联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枫林秋意之妙境。

        《一煞》写莺莺的“别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 马嘶”多种意象。运用这些意象写“ 愁” 的,我们可以在唐诗宋词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古道”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阳” 即“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山空见日斜时”、“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烟霭”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四煞》中莺莺感叹“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即将离别之际,怎样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尽情倾诉给张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闺秀的身份, 且略显轻薄又苍白, 用意象造境传情自然就委婉深沉多了。

        “ 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山峰华岳低”,瞧!以水喻愁,不是还有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吗? 《收尾》一典“遍人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以“车”这种工具设意象, 决不是王实甫之首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 休问离愁轻重, 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王实甫不过是易马为车。

        董之以马形容离愁, 也并非其首创, 宋人石孝友《玉楼春》词已有“ 春愁离恨重于山, 不信马儿驮得动” 的比喻。古诗词中以马、车、船这些交通工具为意象来载愁写愁决不限于以上这些,李清照《武陵春》“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不仅在于它们的经典魅力, 更在于它们的联想性, 易于拓展读者。

7.关于"长亭"的古诗有什么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雨霖铃》(柳永)鉴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咒语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以情景交融之笔结束全诗。夕阳西沉,长亭遥对,哀笳一曲,戍烟四起,在这般战乱凄凉的环境中,一位“惊时感事俱无奈”(见其《重阳日荆州作》)的诗人,独自忧愁、感伤。

8.诗歌里酒 鸿雁 双鲤 长亭的意向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9.试论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让论述啊,写不出来.急用.试论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十里长亭一词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为了诗词长短及韵律的需要,又往往简称长亭。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乃是古人送别的经典场面。

        经典长亭诗词: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 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

        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李叔同(弘一大师)《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送别中二煞化用了谁的诗句

       前半句“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出自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而后半句“点点滴滴,尽是离人泪”则是化用了"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原文出自《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泪人眼中血!

       总结起来这句词应该不是原创,而是改编、引用了一些已有的诗词名句而成,至于是何人所写,我也不清楚了。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引用了哪些诗句

       1. 关于长亭送别的诗句

        关于长亭送别的诗句 1. 找诗句

        青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夕阳: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宋 吴文英 浣溪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李商隐

        烟霭:。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出自宋词:《迷神引·黯黯青山红日暮》。作者晁补之

        2. 古诗中与《长亭送别》感情相近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高适

        3. 求完整的“长亭送别”诗

        送别 j.p.奥德韦曲 李叔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泊 李叔同根据英国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4. 关于送别的诗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芙 蓉 楼 送 辛 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度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6.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7.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团聚的诗句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二女共沾巾。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地。

        5. 长亭相送的诗词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江亭赠别》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

        衰柳风难定,寒涛雪不分。

        猿声离楚峡,帆影入湘云。

        独泛扁舟夜,山钟可卧闻。

        《送杜季习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摇落难堪更语离,晓风吹月上征衣。

        送君直到长亭去,只影愁寻旧路归。

        《送人》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

        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

        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

        流光须强学,当宁正崇文。

        6. 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 诗歌中关于“亭(长亭)”的诗句及评析,至少10个诗句和它的评析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关于长亭短亭的诗句(有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

       《长亭送别》中四煞的句子:

       四煞浅析: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赏析:"这忧愁诉与谁?"一问句表达出有吃无处说,愁肠不知与谁人诉.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运用夸张的手法,泪比黄河之水多,恨压过三峰华岳,此愁此忧要如何说,要如何解?

       "晚来闷把西楼倚."月满西楼,独自倚楼空叹悲.

       "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夕阳,古道,衰柳;残云,瘦马,枯草.折柳之时便是离别之时.此情此景,心中除苦悲还有依依不舍.不知此次离别,往后,是聚是散,是合是离?

       1.有哪些关于"长亭"的诗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诗歌中关于“亭(长亭)”的诗句及评析,至少10个诗句和它的评析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好像有一首诗:长亭更短亭

        是的。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注释

        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但据《教坊记》 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⑵平林:平原上的林木。《·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毛 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

        ⑶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⑹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谢眺《秋夜》诗:“夜夜空伫立。”

        ⑺归:一作“回”。

        ⑻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连”。▲

       

参考资料:

        1、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页

        2、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04:第2页

        3、亦冬.唐五代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3页

4.“长亭更短亭”出自哪首诗

        这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意思是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具体原文如下: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好了,今天关于“古诗《长亭送别》”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古诗《长亭送别》”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