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_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_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的讨论,我们开始

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_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咏史诗大全

2.刘禹锡的怀古咏史诗

3.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4.咏史怀古诗10首

5.怀古咏史诗代表作

6.怀古咏史的诗句

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_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

咏史诗大全

        咏史诗大全

        1、《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2、《咏史》

        唐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3、《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4、《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史诗黄河》

        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8、《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9、《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咏史

        李商隐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赏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咏史诗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用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分析社会变化,将国家的兴亡归因于人为。在《览古》中,他把纵的历史与横的观实联系起来指出: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统治集团:一切都在变化,金城汤池并不能永保国家不衰亡。他还根据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在他对历史的一个根本认识是: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在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他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贯穿于李商隐全部的咏史诗中。最显著的是一首《咏史》(北湖南林水漫漫),说明了兴亡有道,不关天命。他又说: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咸阳》)。秦并天下不系于得山河之险。他既然认为理乱兴亡有线索可寻,又存有乘运应须宅人荒,男儿安在恋池隍(《题汉祖庙》)的雄心,因此,虽然古来人事代谢,仍觉事有可为。并不悲观。在强调人为的同时,诗人又突出批判了把地域条件、天命王气作为精神支柱,毫无顾忌地苟安享乐的封建统治者。如《南朝》:地险悠悠天地长,金陵玉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此诗举梁事以概南朝,巧妙地将半面妆与分天下联系起来,辛辣地讽刺了腐朽昏聩的建统治者迷信王气,自恃天险,不图进取,自食亡国之果。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其次,诗人常托古讽今,集中地揭露了一些亡国之君因沉湎女色,穷奢极欲而导致亡国灭身的历史现象。他对于历代著名的好神仙、好酒色的帝王以及荒*无耻的亡国败国之君,如周穆王、陈后主、隋炀帝、唐玄宗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讽刺,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起到一定的讽谏作用。如《南朝》中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齐宫词》中梁台歌舞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隋宫》中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像这样内容和风格的诗在他的咏史诗中占着绝大部分。这说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看出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帝王已经踏上前朝的覆辙,不可避免要走向灭亡的深渊。只因为不敢正面揭发所以借咏史讽刺。但李商隐在不少的咏史诗中过分地把沉湎女色看成是亡国的最大原因,而忽视政治、经济和阶级矛盾等更重要的因素,这是受他的阶级出身和时代历史的局限所致。诗人于中唐以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国亡加速,虽站在维护唐王朝利益的立场上,在咏史诗中虽是曲折的但也是微而显地表明自己的主张和对时局的激愤。《韩碑》分通过对唐宪宗时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坚持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态度;当然李商隐的咏史诗都有现实背景,指事切近。宪宗服金丹求长生,反而暴卒,葬于景陵。他作了-首《过景陵》诗咏其事: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但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除宪宗外,李商隐身历的诸朝中.穆宗、武宗也都好神仙。武宗也因此成疾,他便写了大量咏史诗讽刺帝王求仙。如《华岳下题西王母庙》等。敬宗以年少继位,荒*无度,故李商隐每在诗中借民间对北齐后主高纬的称呼--无愁天子以点醒之。如《陈后宫》,《富平少候》,冷隽地讽刺了不知忧国忧民、整日醉生梦死的最高统治者。

        再次,李商隐更可贵的地方是:他认识到一切败亡的祸根,都在于最高统治者皇帝贤愚不分、不重视人才和骄奢*佚、好女色、好求仙。因此,他咏史诗里的皇帝便主要是两类典型。他在《瑶池》和《贾生》等诗中辛辣地讽刺了帝王们求神仙的虚妄无益和他们爱人才爱百姓不及好神仙的愚行。帝王们求神仙的虚妄是以前诗坛上常写的题材,然而,李商隐写出了比别人不常有的深刻思想。

        李商隐 咏史

        《咏史》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其一)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

        1、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三百年间同晓梦:南京为六朝古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

        4、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翻译:

        (其二)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

        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

        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

        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

        天长地久,

        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赏析:

        (其一)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着六朝的山,扣合着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着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着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着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高潮。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其二)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着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大乱。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1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刘禹锡的怀古咏史诗

       一、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出自唐代马戴的《楚江怀古三首·其一》。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写出“怀古”的主旨,以悲愁作结。

       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夏日绝句》的第三四句。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三、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见唐·李白《金陵三首》其二。离宫:皇帝在都城以外临时居住的宫殿。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灭亡阻挡不住春草的生长,当年君王兴建的离宫现已淹没在古丘之中。

       四、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关于南京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二首》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州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金陵怀古》

       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绮罗随世尽,麋鹿占时多。筑用金椎力,摧因石鼠窠。昔年雕辇路,惟有采樵歌。

       ——《姑苏台》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泽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庚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荆州道怀古》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

       城西门外滟滪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

       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

       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

       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

       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

       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

       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

       狂杀长安年少儿。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恨谁。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

       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只知道这么多 累死 呵呵 希望可以\(^o^)/~

咏史怀古诗10首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怀古咏史诗代表作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怀古咏史的诗句

       怀古咏史诗代表作如下:

       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蜀相》。唐代刘长卿的《春草宫怀古》。宋代李纲的《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

怀古咏史诗的相关知识如下:

       1、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这类诗歌通常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景物的描绘和评价,表达诗人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怀古咏史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体裁是在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历史遗迹或传说故事。

       3、这些地方和故事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产生了创作怀古咏史诗的冲动。怀古咏史诗的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通过对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凤凰台上宴饮群臣的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杜甫的《蜀相》则通过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智慧的崇敬。怀古咏史诗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既有直接叙述历史事件的。

       5、也有通过景物描写来引发联想的;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议论性,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怀古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的诗句如下:

       1、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登襄阳城》唐代杜审言。

       释义: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赏析: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

       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释义: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赏析:此句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描写诗人登幽州台时的所见所思,“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以慷慨悲凉的笔触,抒写了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唐代李白。

       释义: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赏析: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

       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杜牧的《赤壁怀古》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捶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捶碎黄鹤楼诗说:「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附会的。

       杜甫的《蜀相》

       杜甫诗《蜀相》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question/9573922.html /question/20339067.html

       今天关于“咏史怀古类古诗20首”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