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       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

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

       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1.有关于滁州西涧的诗

2.韦应物有哪些诗?

3.唐朝四大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风格迥异,共同写出大自然的绝色

4.找以下诗句的作者及其背景

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

有关于滁州西涧的诗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此时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游西涧时所见到的暮春景色。描写了郊野渡口实情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韵译

       第一句: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第二句: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第三句: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第四句:渡口无人船只自在地浮泊。

韦应物有哪些诗?

       出自《简卢陟》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译文:人生就像高雅的乐曲,却难遇懂得欣赏的人。在悲伤不安的羁旅中,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涧树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悲啼着春色将暮。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能慰解这一路艰辛劳顿。

扩展资料:

       “简卢陟”即给卢陟的一封信,卢陟应是韦应物的好基友,因为韦应物另有“寄卢陟”“与卢陟同游”等诗。韦应物原诗有一种行旅孤单、不遇知音的感觉,颈联转为眼前之景,尾联则看似豁达,实则有强作欢颜之感。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失意落魄、辗转流离,我有一瓢酒,足以慰藉生命中这所有的不如意。从字面来看,“风尘”即艰辛的旅途,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它还暗指国家的战乱。所以,韦应物终究是心系国家,忧时爱民的。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朝诗人,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冲淡平和,于田园山水别有寄托,应是沿着陶渊明、谢灵运、王维、陶渊明一路下来,但传承中自生胸臆,后人以“王孟韦柳”并称。前人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韦应物诗颇为后人推许,以《唐诗三百首》为例,除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孟浩然外,编属韦应物的十二首为多,尤在刘长卿、杜牧、王昌龄、白居易等名手之上。虽然数量不能说明问题,但韦应物之诗才也可见一斑。韦应物佳作颇多,以下只取《唐诗三百首》中的五首诗,略作评赏。

       百度百科-简卢陟

唐朝四大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风格迥异,共同写出大自然的绝色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调啸词 二首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

       下有锦铺翠被之粲烂,博山吐香五云散。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低鬟曳袖回春雪,

       聚黛一声愁碧霄。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欢荣若此何所苦,

       但苦白日西南驰。

       行路难

       荆山之白玉兮,良工雕琢双环连,月蚀中央镜心穿。

       故人赠妾初相结,恩在环中寻不绝。人情厚薄苦须臾,

       昔似连环今似玦。连环可碎不可离,如何物在人自移。

       上客勿遽欢,听妾歌路难。旁人见环环可怜。

       不知中有长恨端。

找以下诗句的作者及其背景

       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派诗歌,总是以一种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无数,像早期的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虽擅写山水,但陶诗中无论是对田间野夫还是对稚子儿童,都饱含着一份儒者的仁爱,谢灵运则是纯粹写景,但在每一首诗的末尾,总不忘写出一句哲理。

        到唐朝,山水田园派诗歌更加成熟,我们常说王维、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实不然,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中晚唐时期,又有韦应物、柳宗元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将山水田园诗派发扬光大。

        这四位伟大的诗人,同属山水田园派,彼此之间又有何异同之处呢?

       王维

        苏东坡曾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王维的诗美如画并不夸张,一幅山水画好不好,在于画家能不能把景物的性质、特色、细节掌握好,并表现出来,同理,一首山水诗好不好,在于诗人能不能在有限的诗句中,把景物的性质、特色、细节描述出来。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如这首《鸟鸣涧》,开头就写到花落,一般来说,在诗词中,落花使人想到春天的消逝,进而联想到生命的消亡,如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代表着一种哀伤。

       但王维这首诗就不一样,“人闲桂花落”没有给人一丝哀愁,反而让人觉得闲适幽静,因为人闲——他的内心本来就是平静的,在悠闲静谧的时候,一阵春风吹过、几声鸟鸣传来,桂花瓣瓣飘落,这不是忧愁,是岁月静好。

        接着夜静春山空,山为什么空?因为夜深了,山中没有行人。很自然地,月光洒在山中,月光本来是静谧的,但因为夜太静、山太空,所以原本静谧的月光都有一种动感,惊醒了沉睡的鸟儿,鸟鸣声在夜晚的春山中回荡。

        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我们很容易就感受到王维诗中的闲适和安静,更能体会到大自然在他笔下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

        这就是王维的特点,他以禅入诗,以感觉取胜,一切美好与哀愁,都在刹那间。

       孟浩然

        孟浩然是一个天生的隐者,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就在鹿门山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跟时局有关,先是武则天称帝,后有韦后弄权,朝局党派纷争,《论语》云:“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孟浩然不为一己私利去做官,这是他的高洁之处。

        后来玄宗继位,朝局清明,万国来朝,称为盛世,《论语》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皇帝圣明,国家富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就应该出仕为官;另一个原因是,他家贫亲老,不但穷,母亲也老了,孟浩然再不求官,就真的活不下去了;第三个原因是,此时孟浩然人到中年,再不做点什么,这一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读孟浩然的诗,一定要了解他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在内容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早年隐居生活,如《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渡口码头、渔船划动、余亦乘舟,这是多么纯粹而美好的景物,寄情在这样的山水中,孟浩然真正获得了隐者的愉悦。

       第二阶段: 中年求仕,最著名的就是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写“望洞庭湖”,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这是孟浩然的拿手绝活,不用多说,后四句写“赠张丞相”,如今国家一片繁荣,我还“端居”着混日子,岂不是愧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所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对出仕做官的渴望,表露无遗。

       第三阶段: 晚年求仕失败后的迷惘,如这首《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春去秋来,夏去冬来,古去今来,人生也是一样,小孩子长大了,大人变老了,老人去世了,来去匆匆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人间沧桑,古今循环,古代的贤人都已不在,可是后人为他立的碑还在,而我孟浩然呢?想起自己一事无成,只能泪沾襟了。

        这就是孟浩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感悟和风格,他寄情山水,有感动,也有落寞。

       韦应物

        韦应物大约是个天才诗人,他出身贵胄,少年时是个正儿八经的纨绔子弟,他自己都说: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逢杨开府》 。唐朝时爱用汉武帝比唐玄宗,所以这里的武皇帝是指唐玄宗,意思很明了,就是仗着上面有人,为所欲为,大字不识一个,白天赌钱夜晚嫖妓,结果皇帝死了,他就悲剧了。这时候突然醒悟,开始学写诗: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

        就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唐朝著名诗人,这找谁说理去。

       由于韦应物读书晚,没有从小接受系统教育,所以在诗歌上,他也进行过许多尝试,古体诗、近体诗、乐府诗、歌行体,各种体裁他都能写,颇为讽刺的是,他许多诗篇中,着力于反映民间疾苦,表现社会现实——那些疾苦的人民,就是曾经被他欺辱过的人。

        他作《夏冰歌》,致力于反映采冰人的艰苦,写道: “ 当念 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 ,这些冰采去干嘛呢—— “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 ;又有一首《采玉行》,是描写采玉人的生活艰苦: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

        这些诗歌,对后来的白居易、李贺等诗人都有很深的影响,白居易写过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还曾赞美韦庄 “今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而李贺作《老夫采玉歌》写道: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则是明显受到了韦应物《采玉行》的影响。

       韦应物各种诗体都能写,但在苏轼眼中,最好的还是五言诗,苏轼说: “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白居易的诗虽然长短篇都有,数量也很巨大,然而我只爱韦应物的五言诗。

        但在今天的读者心中,韦应物最著名的,当属这首七言诗: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真是绝色!大自然的绝色!

        幽草、山涧、黄鹂、深树、春潮、晚雨,在这些景物之中,在那个没人留意的山野渡口,横着一只小船。他啥也没写,只是把这些大自然的景物“拼凑”起来,用审美过程中最初的一层感受,就写出了这样一首娴静高远的佳作。

       柳宗元

        柳宗元是寂寞的。

        柳宗元写景,擅写外表,最直观地写山水田园的美好形象,这一点上,他是受了谢灵运的影响,元好问评价柳宗元诗就说: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但在这层外表的“风容”之下,又隐藏着一种寂寞,元好问接着说: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

        朱弦一拂就是弹琴,伯牙子期,通过琴声就能懂得内心的感情,所谓知音,而谢灵运和柳宗元,恰巧缺少知音,没有人能懂他,所以是寂寞心。

       柳宗元是痛苦的。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他母亲范阳卢氏,也是唐朝大族,祖上时代为官,但到了柳宗元这一代,家道有些中落,所以当时振兴家族的重担,都压在柳宗元一个人肩上,连韩愈为他写墓志铭的时候,都写道:“众谓:柳氏有子也。”《刘子厚墓志铭》。

        所以柳宗元也确实铆足了劲儿要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以王叔文为首,以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为中坚力量,发起的永贞革新,却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其他八人被贬,是为八司马。所谓司马,就是刺史下面的属官,没有实权,柳宗元的主张无法表达。

        后来被召回,本以为又能施展抱负了,没几天却又被贬到更远的柳州。

       柳宗元是挣扎的。

        从第一次被贬起,柳宗元就开始为自己寻找解脱方法。其实解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借酒消愁,有些人隐居避世,有些人寄情山水。选择寄情山水的人也很多,像苏轼,他能竹杖芒鞋轻胜马,也能江海寄余生,但苏轼寄情山水,是真正的超然旷达,他甚至能在被贬的路上,在山水之中,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柳宗元却做不到,他故意把自己的写得很洒脱,把山水写得美到极致,但在最后,总会在家人的期盼中,自己的抱负中,苦苦挣扎,倒也不是自欺欺人,因为柳宗元自己也知道,再美的山水,对于他而言都是暂时的,所以在跟朋友的书信中,他写道:

        “时到幽树好时,暂得一笑,已不复乐。”——《与李翰林建书》

        他寄情山水,遇到好山好水好树好石,也会发自内心地笑。但这种开心非常短暂,很快又会被阴霾掩盖,再也笑不出来了。他在山水中得到的快乐与安慰,都是片刻的。

       大概也只有柳宗元这种性格,才能写出千万孤独吧——《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个渔翁独钓寒江。有寂寞,有痛苦,有挣扎,有不甘,他想要不屈,却又无能为力。

        好在,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柳州尚未开化,几乎还处于“原始”状态,柳宗元作为柳州刺史,为当地人带去了教育和文明,后来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塑像建祠,世人也称他“柳柳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柳宗元在柳州的功绩,又何尝不是实现了他的抱负呢?

       王孟韦柳,唐朝山水田园派的四个代表诗人,他们都寄情山水,却又因各自际遇和性格的差异,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山水风格,王维在山水中参禅悟道,孟浩然在山水中感动落寞,韦应物在山水中心系天下,柳宗元在山水中寻求解脱。

        在山水诗中,没有李白的浪漫飞扬,没有杜甫的厚重深沉,但他们却用各自的人生感悟,为后世展现了最多彩的山水田园,把大自然的每一分绝色,定格在一篇篇绝美的诗篇中。

       声明:

        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侵删。

       1 .古诗原文

        滁州西涧

        唐朝诗人: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读音注意:韦应物 应:ying

        涧边生 涧:jian

       [编辑本段]古诗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树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编辑本段]古诗注释

        1.滁州:今安徽滁州。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7.上有黄鹂深树鸣: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

        8.野渡无人舟自横: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野渡,野外的渡口。自横,

        自由自在的漂浮着。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坐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赏析]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前两句,以“幽草”“深树”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出动感。诗的后两句写傍晚时雨中景色,动中有静。“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意境。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编辑本段]诗歌意境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表达心情: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编辑本段]相关例题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5)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舟的状态,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2..明代洪应明《菜根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3..延寿,字冲玄,浙江钱塘王姓人家的子弟。年少时即在家诵《法华经》,钱 文穆王年间,主持税务的工作,常常用官方的钱来买动物放生,因此被判死罪,牵引前往市街大道准备处刑。钱 文穆王派人暗中窥视他的行为,只见他脸色安然自如毫无改变,因此下令无罪释放。然后延寿就往四明山,依止翠岩禅师出家。后来又参访天台山德韶国师,发明心性法要。初住天台智者岩,九旬习定,有鸟巢於衣祴。

       当有人求教“永明妙旨”时,他作一偈答之:“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先人认为水有十义,从“上善若水”到“月印万川”,它自性明澈,随缘流注而不失自性,同时又能够显现出万物的投影,这一点与佛法可以说非常地契合。

       延寿用此来比喻行道念佛,虽然念时不分有相无相,但念念功成,其相自显,虽念念度生而不见有生可度,心心求佛而不见有佛可求。这就如同放置在密室中的一盆水,虽无心分别,却水中自然会显现出众像

       今天关于“韦应物最著名的五首诗”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