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_长征背景资料简短的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_长征背景资料简短的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

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_长征背景资料简短的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红军长征的背景

2.长征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3.关于长征的资料50字

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_长征背景资料简短的

红军长征的背景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起因就是中央根据地在先后打败国民党4次反围剿斗争后,第五次失败,为了保住革命火种,保存实力,被迫撤退,开始长征。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中关键转折点是毛泽东提出向国民党部队实力较弱的贵州转移,随后大事件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三人军事小组,扭转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教条军事指挥,把长征引向了胜利的方向。

       还有著名的四渡赤水,为了摆脱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被列为世界经典军事教科书的四渡赤水的胜利,使得中央红军主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主力军队的围追堵截,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

       红军在遵义进行整修,伤员较多,当地老百姓热心拥军,在董公寺,老百姓拿出董酒为战士消炎,疗伤,活血化瘀。因为董酒为高度纯粮固态酿造的白酒,百草入曲具有一定的药酒特性,效果奇佳,深为红军战士认可。

       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1933年9 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现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关于长征的资料50字

       背景: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惨重失败。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在“左”倾冒险主义者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1934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其它军事要塞也相继失守。

        中央苏区逐渐缩小,这时中央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十分匮乏,红军已经失去了在根据地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的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总攻击,红军完全陷于被动。至此,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

        1934年,中国***领导犯了方向性、路线性错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紧急突围,退出根据地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杀戮。逃到江西瑞金时经过激烈的党内斗争,重新改选了党中央,确立了北上和抗日的目标,开始由毛泽东领导军队。从此扭转败局,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意义: 一、长征是人与人的生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二、长征是人与人的心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不停的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悄悄的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三、 长征是人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斗争。

        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2万5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能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更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四、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为为安

       五、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六、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方针路线的胜利

       七、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八、长征的胜利使中国***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详情如下:

       长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好了,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背景资料简短”,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