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_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拼音版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再游玄都观刘禹锡_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拼音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赏析2.再游玄都观创作背景3.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_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拼音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赏析

2.再游玄都观创作背景

3.哲哥读唐诗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_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拼音版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赏析

       唐·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诗的前两句写再游玄都观时所见的场景,道尽了玄都观由盛而衰的变化。百亩大的庭院中,一半都是青苔,说明人迹罕至。而过去的桃树林,也“荡然无复一树”;过去妖艳的桃花,已被朴素的菜花所取代。可见玄都观已经被冷落,无人游赏了,萧条荒凉之极。

        后两句由花事联想到人事:种桃人不知所归。看来玄都观桃花净尽、青苔遍地的荒凉破败景象并非空穴来风,是有根源的。而恰在此时,曾游此观的诗人刘郎又回来了。

        这里,作者用了同《游玄都观》一样的比喻手法。以种桃道士比作打击永贞革新运动的宦官当权派,以桃花比作依附于当权派的诗人的政敌,以菜花比作诗人及永贞革新运动的参与者。当年宦官当权派以及诗人的政敌们,如今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桃花净尽”四字就是对他们的无情嘲讽和鞭挞。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这首诗的内容、形式、结构和手法与崔护《题都城南庄》有几分相像。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曾经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刘禹锡的诗和崔护的这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写了桃花和与桃花有关的人。《题都城南庄》写的是桃花依旧在,但是人去了,表达了物是人非、无限怅惘之情。《再游玄都观》写的是桃花不在,人也去了,表达了物去人非、无限乐观之情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在《题都城南庄》中,桃花是诗人热爱歌颂的对象。在《再游玄都观》里,桃花是诗人嘲讽鞭挞的对象。

        在写作手法上,两诗也有相似的地方。首先都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主题。《题都城南庄》是去年和今日的对比,前两句写去年的场景,后两句写今日的场景。《再游玄都观》是初游和再游的对比、道士和刘郎的对比。前两句明写再游的场景,暗写初游的场景,同时再游的场景与初游时描写的“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见《游玄都观》)的景象,也形成强烈的对比。后两句写道士去了,刘郎来了。其次,无独有偶,两诗都在第三句用了设问的手法。《题都城南庄》问道:“人面不知何处去”。《再游玄都观》问道:“种桃道士归何处”。问的都是人,前者是与桃花相像之人,后者是种植桃树之人。

        两诗在内容、形式和手法上如此相似,是否其中一首诗受到了另一首诗的影响呢?

        刘禹锡和崔护是同时代人,他们都出生于772年,刘卒于842年,崔卒于846年。《再游玄都观》作于828年,是诗人56岁时的作品。而《题都城南庄》写作年代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及有关传说,崔护写《题都城南庄》时,当是青春年少之时,年龄应在18-35岁之间,崔护此诗的写作时间不会晚于807年。因此,崔诗在前,刘诗在后,刘诗应该受到了崔诗的启发和影响。不过,刘诗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进行了创新。

再游玄都观创作背景

       刘禹锡的这首《再游玄都观并引》诗是前一诗的继续,诗人有意旧事重提,借再游玄都观一事,对政敌又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具体的解析吧。

        再游玄都观并引

        刘禹锡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

        是岁出牧连州,寻改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三年二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比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宪宗元和十年( 815)春被召还京,写下了前一首游玄都观诗。由于语含讥讽,触怒了当权者,又被贬出京,到连州去作刺史。十四年后,由于宰相裴度的荐拔,他再回京城长安,重游玄都观。抚今追昔,无限感慨,于是,又写下了这首《再游玄都观》诗。

        此诗是前一诗的继续,诗人有意旧事重提,借再游玄都观一事,对政敌又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和前诗一样,用的仍是比体。先从表面上看。头两句描写的是玄都观的落败景象:玄都观广阔的庭院中,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红极一时的千数桃花,已荡然无存,点缀春光的是一片**的菜花,游人绝迹,景象凄凉,与昔日的繁荣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后两句抒发感慨。诗人由“桃花净尽菜花开”,联想到当年的种桃道士,他到哪里去了呢?可是,前次游观看花题诗,因而被贬南荒的刘郎,现在又回到京城,并又旧地重游了。

        言下有无穷的感慨,但诗人却是自豪的。

        再就其寓意看。诗中仍以桃花比新贵,以种桃道士比作当年迫害王叔文、贬黜作者和柳宗元等人的当权者。当年新贵也和红极一时的桃花一样,也都“净尽”了,炙手可热、得势一时的当权者,也不知“归何处”了,玄都观的游人也绝迹了。诗人也想到了自己,十四年前就因看花题诗被逐出京,远谪南荒十四年,这十四年中,人事沧桑,光皇帝就换了三个,朝政翻覆无常,政治斗争一直没有停息,此起彼伏,真是不堪回首。虽然这样,诗人还是胜利地回到了长安,又旧地重游了。“前度刘郎今又来”一句,充满了自豪感。

        此诗通过玄都观的盛衰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们的厌恶和蔑视之情,对他们一个个进行了挖苦和嘲笑,这说明诗人并不因十四年前写了前诗被排挤出京而有所懊悔和畏惧,相反,他又继续战斗,挥笔写下了这首毫不妥协的诗篇,并在“引”中说:“以俟再游”,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执政者看了这首诗及序后,更不高兴,因此,诗人又被派到东都洛阳做了太子宾客这样的闲散宫职。由此可见此诗的战斗作用。

        两首游玄都观的绝句,都写得相当尖锐、泼辣,嬉笑怒骂,酣畅淋漓,讽刺深刻。白居易曾给刘禹锡的诗作序,称他为诗豪,赞评说:“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虽是论诗,实在也是对诗人人格的品评。由此观之,此评不差。

        整理:zhl201703

哲哥读唐诗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创作背景如下:

       《再游玄都观》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

       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作者写这首诗,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这首诗重提旧事,向打击作者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白话译文:

       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员外郎,当时这个观里没有花。那年贬我出去作连州刺史,不久又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说有道士亲手栽植了仙桃,满观如红霞,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

       接着又派出作刺史,现在十四年了,我又回来作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再题二十八个字以等待后来的游人指教。大和二年三月。

       还记得玄都观吗?

        还记得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吗?

        公元816年,刘禹锡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借玄都观里的桃花狠狠地讽刺了当权者。那些因新皇登基而得势的权贵看了这首诗,早就气炸了,所以刘禹锡再一次被贬,这次贬到更远的广东连州。当时的岭南之地,远不如现在富庶,被贬岭南的意思就是:你的政治生命结束了。(除非能有奇迹)

        刘禹锡就这样一直在外漂泊,直到公元828年,刘禹锡调回长安任官。

       这十多年的时间,唐朝的皇帝换了四个,人事变动很大。此时的长安早已不是刘禹锡十多年前离开时的长安。即便是玄都观,里面的景象也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刘禹锡借此之景,留下了这首《再游玄都观》。

       曾经的玄都观是怎样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人山人海的看花场景,非常热闹。而现在呢?“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人们争相去看的桃花早就没有了,净是一些没什么观赏性的菜花。百亩的庭院中一半都长满苔藓。人经常走动的地方是不会长苔藓的,只有人迹罕至的地方才会长苔藓。说明玄都观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玄都观曾经的盛况已经不在了,现在的玄都观是满目萧条。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看清楚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也暗含了朝廷政治的变化。

       与《玄都观桃花》一样,刘禹锡由物写到人。之前种桃花的道士现在在哪里呢?在《玄都观桃花》中,刘禹锡暗指桃花是权势,那么这里的“种桃道士”就是指当时的那些得势权贵。桃花没了,桃树自然也没了,种桃树的那些道士去哪了呢?玄都观此时破败的情况就算刘禹锡不解释,我们也都知道了。第四句刘禹锡不仅不作解释,反而更加潇洒地说“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像是一句誓言,之前是你们这些得势的权贵把我贬到外边去的,可现在呢?我又回来了,你们在哪呢?诗句中充满了傲气与不懈,充满了诗人胜利的喜悦。人事变迁,得失逆转。刘禹锡有意旧事重提,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整首诗刘禹锡俏皮尖酸,锋芒毕露,故地重游,借玄都观不复往日盛况,再次对昔日权倾一时的弄权小人加以讽刺。向打击自己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诗人用了前后的对比,对当时的人与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表现出诗人坚定乐观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斗志。

       好了,关于“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再游玄都观刘禹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