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_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全文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_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全文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重送裴郎中贬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_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全文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原文及翻译

2.试从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作简要赏析

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4.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原文_翻译及赏析

5.故事歌阅读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物象?这些物象在诗中营造了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_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全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原文及翻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原文及翻译如下: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唐代〕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一路远去,只有那万里青山与你相伴。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在两人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感叹。全诗写景抒情,清新自然。

       “猿啼客散暮江头”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

       《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

       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试从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作简要赏析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共同点是:(2分)

       两句诗是:(1分)

       末句感情:(2分)

       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3.(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4.“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

       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

       答:

       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6.(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

       7.(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

       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

       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

       “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馆娃宫①怀古(其一) 吴宫怀古②

       皮日休 陆龟蒙

        绮客飘香下太湖, 香径长洲尽棘丛③,

       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

       越王大有堪羞处, 吴王事事堪亡国,

       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8.(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0.(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11.(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2.(8分)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做后面两小题(6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①这支曲子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态情绪?

       ②请自行选定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曲子写作上局部的或整体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

       13.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

       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

       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

       C、“有声有色”

       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14.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5.(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

        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

        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

        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

        分)

       Part 2

       规范格式 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

       快乐之家 | 倾情呈现 | 希望采纳!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怎能不更动情呢?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呢!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故事歌阅读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这首诗描绘了哪些物象?这些物象在诗中营造了我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唐代·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送别 ,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

        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鉴赏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 *** 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唐代·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山水 , 景点送别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宋代·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送别 , 抒怀期望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唐代·司空曙《留卢秦卿》

        留卢秦卿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送别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万里青山”又表达了作者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今天关于“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理解答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