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闻笛赋原文_闻笛赋原文翻译

zmhk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闻笛赋原文_闻笛赋原文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闻笛赋原文”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张巡《闻笛》原文及

闻笛赋原文_闻笛赋原文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闻笛赋原文”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张巡《闻笛》原文及翻译赏析

2.“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出自那首诗?

3.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

4.春夜洛城闻笛拼音版原文

闻笛赋原文_闻笛赋原文翻译

张巡《闻笛》原文及翻译赏析

       闻笛原文: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闻笛翻译

        试登高山瞭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营门外星月低垂,鏖战正搅得天昏地黑。早晚更楼上,听远处横笛声声悲鸣呜咽。

闻笛鉴赏

        张巡于天宝中任真源县令,安禄山叛乱时,起兵戡乱,先守雍丘,后与许远共守睢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他们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亲率将士浴血奋战。这首诗即张巡在围城中耳听笛音、心怀激慨所写成的一曲壮歌。

        首联,「岧峣」本为高峻貌,此指高峻处,即高峻的「更楼」(尾联)上。「虏骑」指安禄山叛军。「虏」本是对敌方的蔑称,古代 *** 诗文也常常用以指称北方的「胡人」等少数民族。安禄山是杂种胡人,部下多是胡兵,故称之为「虏骑」,亦以明其战争的不义性质。「附」,附丽、依附、靠近。「城阴」,本为城的北面,此指城墙之下。句意:我试着登临高峻的城楼。只见安禄山叛军紧紧包围着睢阳城。

        颔联,「不辨(一作『不识』)」、「安知」云云,有两种解释:一是清人沈德认为「三四言不识风尘之愁惨,并不知天意之向背,非一开一阖语也」,据此则「不辨」与「安知」为互文见义。语意是:不去辨认风云的愁惨(「风尘色」指平叛战争的艰危形势),何必询问天心的向背,一切都不能动摇我们杀敌到底的战斗决心!二是后人认为「不辨」与「安知」连用,确是开合语法,主意是:如果我们不认识当前战事的惨苦,又怎能领会苍天在考验将士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要勇毅地完成大节啊!——这也是诗人自信心自强心的体现。两说都肯定了诗人不计个人安危和功业成败而抱定「坚贞自不移」、「不可为不义屈」(张巡语)的崇高气节和刚毅决心。

       

        颈联,遥应首联而双伸展颔联进一步描绘睢阳守卫战的战略重任和战斗的艰苦情形:睢阳城门一开就贴近边境的月色啊,艰苦的杀伐气氛像乌云弥漫在阵地周围。「边月」是边疆战场的月色景象。古代中国常在边疆一带抵抗胡兵入侵,「边月」遂为相关的惯用语。「阵云」,阵地上由于激烈战斗伤亡惨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云气也都异常紧张而危苦。事实正是如此。当时叛军在攻陷东都洛阳后,正挥戈直捣唐王朝京城长安;同时,安禄山、安庆绪都先后派大将尹子奇率军十多万连续围攻江淮地区,企图控制唐王朝经济供应的后方。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重要通道,睢阳若失,安禄山就切断了唐王朝的命脉。所以,张巡等在睢阳迎头痛击尹子奇,牵制叛军又一主力,对挫败敌人阴谋,维护江淮安全,保卫唐王朝的恢复实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惟其如此,双方在睢阳的争战就十分惨烈。张巡在《谢金吾表》上曾说:「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正与此诗互为印证。据《资治通鉴》记载:睢阳被围日久,士兵不及千人,「皆饥病不堪斗」,而且「城中食尽」,最后杀马、罗雀、掘鼠而食,但「人知必死而无叛者」。诗人在另一诗中亦写道:「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其艰苦卓绝精神为历史所罕见。所以「战苦阵云深」乃诗家之史笔而非夸张。

        结联「旦夕」本指早晚,这里复词褊义,特指深夜。「更楼」即城楼。诗人与众将士一起日夜浴血奋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当然已无畏惧怕苦之心,因而就能听到无地传来的横笛之音。不义战争破坏人世之美,但坚持正义而战的人真理在握,心胸坦荡,仍在创造人世之美,维护人世之美,因而也能欣赏人世之美。对比历史记载,安史叛军所到处,大肆掳掠以至「人物无遗」,对老弱妇也孺「皆以刀槊戏杀之」,可见灭绝人性之叛军使人民遭受着何等惨痛的浩劫!同时,也可见酷毒的叛军终未能完全扼杀人民的正义之声包括这「横笛」悠扬高亢的艺术美之乐声。有此结末一句,就使这首悲壮惨烈的战争之诗平添了生活的情趣而更耐人吟味。

        《旧唐书》说张巡「兄弟皆以文行知名。」的确,张巡是 唐代 诗云上为数不多的文才与武功兼长并美的诗人之一。《全 唐诗 》虽仅存其诗二首,却都很有价值。即如本诗,既是悲剧时代历史风貌的艺术展现,又是诗人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所以 唐代 韩愈、 宋代 计有功《 唐诗 纪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清代 诗评家沈德潜等,都对张巡有过诚挚的赞颂。

        诗词作品:闻笛 诗词作者: 唐代 张巡 诗词归类:战争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出自那首诗?

       下一句为:何人不起故园情。

       该诗出自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

       具体原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释义: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

       出自唐朝诗人赵嘏的《闻笛》,意思是: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

       1、《闻笛》原文: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2、译文:

       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春夜洛城闻笛拼音版原文

       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如下:

       1、闻笛赋的典故: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

       2、烂柯人的典故: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闻笛赋,典出晋人?向秀《思旧赋 》。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一、原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译文如下: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春夜洛城闻笛拼音版原文如下:

       shuí jiā yù dí àn fēi shēng ,sàn rù chūn fēng mǎn luò chéng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cǐ yè qǔ zhōng wén?zhé?liǔ ,hé rén bú qǐ gù yuán qíng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好了,今天关于闻笛赋原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闻笛赋原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闻笛赋原文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